第三章 初识贝尔斯登(6)

在那个时候,大多数风险套利的基础是铁路和公用事业行业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破产重组。这些业务是塞尔加入贝尔斯登公司之后才开展起来的。塞尔对铁路行业的衰落非常关心,也非常感兴趣。他认为,整个行业必将出现大规模的整合,而不是就此消失。1934年,他招聘了一个和他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大卫·芬克(DavidFinkle)。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大卫足足比塞尔矮一头,举手投足之间,似乎都会让人感到,他的业余爱好就是看吉米·卡格尼的电影。他经常会大声告诉大家,他特别想穿上塞尔的山羊绒大衣——这件大衣足足能贴到他的脚踝,然后再戴上塞尔的卷边毡帽——这顶帽子实际上是架在他的耳朵上的。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在买卖股票上的天赋,这两个人都是精力充沛的生意人。他们都善于和全国各地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投资信托的财务总监打成一片,成为挚友,然后再向他们兜售股票和债券,而且交易量越来越大。他们的基本风险套利策略就是买进在法律上已失效的有价证券,并假设这些有价证券的发行人能以合法的形式脱离破产保护。在我实习的几个月里,已经成功的案例是联合轻轨公司(UnitedLightandRailway),这家位于堪萨斯城的公用事业企业已经彻底经营失败。贝尔斯登买入联合轻轨的优先股,我们的赌注在于,在法庭判决重组之后,我们有权以这些优先股交换五家子公司的股份。在理论上,这些子公司均有较大的增值潜力。结果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料。后来,我们在公开市场上抛出那些已经升值的新股票。

在贝尔斯登待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信心大增。于是,我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向他借了1万美元。我把联合轻轨公司的事情告诉了父亲,并说:“我觉得我也能在股票市场上赚钱。”他欣然同意,但又说,他自己也要向银行借这笔钱。六个月之后,我的第一笔投资翻了一番,我连本带利还清父亲的借款。既然我能为自己赚钱,为什么不能为客户赚钱呢?那时,我已经获得了经纪人资格证书。于是,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转变:我开始忙着赚钱了。

在一次鸡尾酒会上,我认识了一个名叫莱奥·法兰德的家伙,他在莱瓦尔公司(Leval&Co.)工作,莱瓦尔公司是欧洲最大的农产品经销商之一法国路易达孚公司(LouisDreyfus&Cie.)在纽约设立的分公司。他的办公地点距离贝尔斯登只有两个街区,我们在午餐时经常见面。法兰德又介绍我认识了他的一位朋友——马塞尔·奥布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