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斯·戴尔,弗雷德里克·达尔泽尔,罗伊纳·奥利加里欧.浪尖上的宝洁[M].兰燕卓,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999年1月,德克雅各接任宝洁CEO,开始按照“2005专案”改革宝洁。这是一个很宏伟的计划,按照专案设计,整个变革将历时6年,宝洁预期关掉10家工厂,裁掉1.5万人,并为此准备了20亿美元的经费。
但是,德克雅各未能实现他所设计的专案改革。2000年6月,因为宝洁业绩下滑、股价暴跌,他不得不辞去CEO的职务。雷富礼临危受命,掌管一片萧条的宝洁公司。上任之初,他能否带领宝洁走出困境并保持增长,一度被公司内外所质疑。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雷富礼发表了名为《我所相信的十件事》的演讲,宝洁公司的信念与原则赫然纸上。
在雷富礼的领导下,宝洁公司不仅走出了困境,向资本市场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而且变得更加强大:雷富礼上任的时候,宝洁年销售额为399.51亿美元,净利润为33.63亿美元;到2008年,宝洁全球销售额为835亿美元,净利润为120亿美元,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品牌有24个。
王磊解读宝洁品牌的力量
仔细研读雷富礼的《我所相信的十件事》,其实这十件事都是紧紧围绕着品牌建设和品牌管理展开的。据我所知,宝洁是世界上最重视品牌形象的公司之一,这也是宝洁最值得尊敬的竞争优势。
传统的经营理念是以“生产产品”为核心的。比如说,某一个公司发现某个国家的人都不穿鞋子,于是就决定卖鞋给这些人。公司在这个国家开设工厂,生产鞋子,然后再打广告,宣传穿鞋的好处,让穿鞋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最终的目的是把自己制造的鞋卖给顾客。
这就是从发现需求,到研发满足需求,再到营销扩大需求,最后转化为公司盈利的经营模式。
这是比较传统的、古典的经营方式。现代信息技术这么发达,信息传播这么迅捷,很快所有的公司都会发现同一个问题:“消费者的主要需求几乎全部被满足了,找不到市场的空白点了!”你的想法还未成型,别人已经生产出类似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中了,发明创造变得越来越困难,市场细分的结果,使竞争在针尖般大小的阵地上展开。
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鞋子穿的时候,市场供给开始大于市场需求,于是,制鞋行业整体开始萎缩,人们的选择性消费开始升级,不再仅仅满足于有鞋可穿,而是开始追求鞋子的款式、质量等。
现代的市场竞争其实就是这样一种状态:空白的需求点已经再也找不到,炒热一个“概念”而引导消费者需求难上加难,原有产品又不断受到新的类似产品的冲击,销售额渐渐被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