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重于财富》:高信任带来高收益(1)

高信任带来高收益

组织建立的基础不是强制力,而是信任。

——彼得·德鲁克

与“信任成本”相对应的,是“信任收益”。

和不相信存在“信任成本”一样,很多人不相信“信任收益”的存在。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我信任你,我能得到收益吗?表面上看是得不到的。但你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中间的收益非常可观。2005年春天的一个上午,几位朋友在成都某茶馆集会,其中一位是经济学家。“中国经济还将保持突飞猛进的势头至少5至15年,大家可以放心投资。”经济学家说。当问到投资什么时,经济学家的建议是:有企业的大胆投钱到企业中,没有企业的工薪阶层,则可以大胆地投资房产。在集会的人中间,有一位相信了经济学家的建议,买了几套房子,而其他人则认为经济学家过于乐观。事实如何呢?2009年年末,这些朋友又聚在一起了,买房子的那位已经赚了上千万元,而那些没有投资的人呢,资产反倒是缩水了。

这个例子中,买房者赚的上千万元,就是信任收益,信任经济学家,也信任了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我们可以给“信任收益”下一个定义:因为信任度提升而减少的开支,或者获取的效率优势,或者获取的投资收益和机会,就是信任收益。

我们在本书前面“全社会都在为‘低信任’埋单”中列举了许多低信任导致的支出,如果我们把这些“低信任”换成“高信任”,那些支出就通通不存在或者大大减少,免除或减少的支出,就是信任收益。

除了免除或减少开支,信任还可以直接带来收益。在通常的认为中,收益来自于战略质量和战略的执行力度,如果两者都优秀,战略所获取的收益就大。事实上,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信任度。

执行力受技能影响,也受到执行者心态的影响。   

如果是个体执行,他(她)对战略不认可,没有信心,对战略制定者不认可,没有信心,都可能影响他的执行力。打个形象的比喻吧,你叫孩子爬上树去摘一个苹果,而那棵树一看就是爬不上去的,孩子会去认真执行吗?但如果你让他去茶几上取一个苹果给你,他就会很爽快地去执行。在20世纪20年代初,松下公司要在金锋开办一个办事处,选了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来负责。当时,这个年轻人刚进公司两年,对业务还不是很熟悉,松下幸之助却亲自接见他,给他精神上的鼓励。这位年轻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老板会这么信任自己,于是他十分投入地工作,业绩相当出色,并很快成为松下幸之助的得力助手。倘若松下幸之助看到这个年轻人时,对他说:“你还年轻,要多多锻炼才能胜任这个工作。”其结果一定截然相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