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章“第二步——了解你是谁,你(不)擅长什么”:在识别出最有价值的“什么”之后,就必须确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怎样。本章讲述和深入剖析了一些衡量绩效的简单方法,并通过企业实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塔吉特(Target)、鸿海精密集团(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和伯格威尔连锁餐厅(Burgerville)。此外,迈克尔?乔丹也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启发。
(4)第五章“第三步——创造(打破)关联”:在明确了创造价值的“什么”以及它们发挥的作用如何之后,一定要稍作喘息。在开始重塑思维和调整你的“什么”之前,首先要理解这些“什么”有何关联。否则,我们就有可能用一个毫无意义的目标,引起破坏性的连锁反应,而遏制原本最有价值的目标。本章将告诉读者,如何避免这样的误区,并作出合理的决策。
(5)第六章“第四步——了解(不)可预测的‘什么’”:在确定能创造价值的“什么”及其绩效和相互关系之后,你需要时确你的企业、客户、供应商与合作伙伴将对你想到的“即插即用式”变革作何反应。本章将为读者跨越这片未知领域绘制一张路线图。
(6)第七章“制定(遵循)规则”:这是你作出决策的最后阶段,之后,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目标进行“即插即用式”的变革。在本章里,读者将掌握如何按照联邦、州政府乃至国外法规的规定,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关键性任务(什么)。
(7)在第八章“ING DIRECT的革命性反思”、第九章“埃克利普(Eclipse)的反思”以及第十章“‘头盖骨’的反思”里,我为这种“即插即用式”的管理模式绘制了一张全景图:ING DIRECT、Eclipse和Cranium。尤其是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ING DIRECT和Eclipse绝对是展现组织打破“如何”陷阱诱惑、通过创新性突破削减经营成本的鲜活示例。
(8)第十一章“永恒变异”:本章指出,成功的企业知道如何去重塑思维,如何调整自己的“什么”,以适应永不休止的市场变化。在这个问题上,我的样本是亚马逊网站和宝洁公司,这两个企业都借助于“即插即用式”的管理模式,通过持续不断的变革性创新,跳出了“如何”陷阱的园囿。
(9)基本概念:在这部分中,我对本书的基本思想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我希望这些观点能让读者在探索重塑思维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在上述的各章节中,你会发现有些成功的解决方案似曾相识,有些则非常陌生。但不管怎么说,它们都反映了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也是一种帮助我们跳出“如何”陷阱的途径。实际上,这些章节为我们掌握一种非常重要、业已为实践所检验的技术提供了指南,能帮助我们实现企业在效能和效率方面上的重大突破。我相信您肯定会赞同,这些方法绝对适合当今这样一个市场竞争日趋残酷、全球经济形势愈加不确定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