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具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这种刺激对我来说是不是有害的评价。对于给自己评价成为“害”、“损”、“威胁”的事物就是“有问题”的事物,就成为压力源了。
另一方面是,对于发生的刺激,考虑自己是否可以处理的评价。就是即使感觉到刺激也会想着“嗯,应该可以应付”,这样也就不是什么压力源了,如果感觉应对困难,就会成为较大的压力源。
换句话说,有些人对刺激会比实际情况感到更大威胁,有这样倾向的人比那些对压力没有自信不敢面对的人更容易感觉到压力。
这种“评价”的差距,作为压力上的差距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实例。
案例:有两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A君和B君),A君因为其父母总是对他说“一定要考个好大学”,会强烈地感觉到“如果考试失败,人生也就失败了”,这种不安感与日俱增。而B君的想法是“考试虽然重要,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这次失败的话再重新来过就可以了”,因此他并不会感到很强的压力。
请您看右边页面,面对考试失败,A君和B君的评价(“有害性”即是否构成威胁、“应对可能性”即是否可以弥补)不同,由此可以明白两者产生的压力大小也是不同的。
刺 A君和B君的不同
激 面对考试临近
A君 B君
考试失败=人生失败 考试只是人生的一次关键经历
评价 大威胁 小威胁
不可弥补 可以重新来过
反映 急躁 不安 失眠 没有较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