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人才比优化资产更重要(1)

第1节  招聘——壳牌如何选择所需要的人

上世纪末,随着中国加入WTO 组织步伐的加快,世界各跨国公司纷纷登陆国内市场,并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办分支机构,开始在中国市场参与竞争。1999年,《财富》全球论坛年会首次在上海举行,国内各种新闻媒体通过电视、报纸等途径,相继报道和介绍了跨国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一时间,全球国际化时代的思想在不断冲击中华大地。在这种浪潮的影响下,我萌发了去跨国公司那里工作学习和体验生活的想法。

在应聘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也称作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职位之前,我已在原中国石化下属的兰州石化、茂名石化工作了17年。在这17年里,我从一名普通的一线操作工人、班长、值班主任(段长)、车间技术员、技术组长、设计工程师、车间主任及装置经理,成长为部长(厂长)和处长,最终成为一名大型石化企业的中高级管理者。在此期间,我得知壳牌准备在广东惠州合资建设大型石化乙烯厂。这个消息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可以有机会进入壳牌这种具有上百年历史,且是世界500强前几位的跨国公司,我当然想去试试。

决定去壳牌之后,我开始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进展情况,并阅读了有关壳牌公司的背景资料,还不止一次在地图上查看了惠州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同时,我还利用大部分业余时间进行英语口语的强化练习。可以说,为了能够进入壳牌工作,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杜绝“走后门”,面试要靠真本事

2000年年底,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正式启动。我将个人简历投送到了当时位于北京市的中海壳牌总部。同时,我按照自己的想法,想通过私人关系介绍更顺利地进入中海壳牌。但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壳牌的面试很严格,“走后门”的现象从不存在,要想进入壳牌,只有凭真本事“硬碰硬”才行。这位朋友告诉我,他只能把我的简历给送过去,并证明其真实性,其他的他无能为力。

还没跟壳牌有实际接触,我就从朋友的话里感受到了壳牌管理的规范性。为了保险起见,我又特意用传真的形式发了一份简历给中海壳牌人力资源部,并打电话确认,问对方是否还有其他的要求。

2001年3月,我在百般焦急中等到了北京市中海壳牌总部的面试通知。欣喜若狂之余,我开始着手进行面试的准备。首先是买一本有关跨国公司面试的书籍,了解外企面试的注意事项。对面试中的重点,我都详细作了笔记,以保证真正面试时不出差错。

面试地点不在北京,而是在广东湛江。我的爱人陪我一起,乘车来到湛江。由于对道路不熟,我竟然迟到了半个小时。

根据面试安排,我先与中海壳牌项目部工程服务经理温森特先生用英语交谈。在近一个小时的交谈中,我先后介绍了自己的工作专业和背景,并回答了他提出的相关问题。最后,他问我为何要加入壳牌?我十分自信地告诉他,我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要跟上国际化的步伐,也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人,来成就一番事业。然后,我又与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陈和志先生用中文进行面试交谈。由于准备充分,我又表现得非常自信,所以我在面试时发挥得特别好。

2001年5月7日,我接到了录取通知电话。经过一番紧张的忙碌,我成为了中海壳牌的正式一员,从此开始了我人生中新的职业生涯。

我的面试流程比较简单,所以当时我并不知道壳牌对人才的选择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标准。后来才慢慢认识到,壳牌对人才的选择,并没有我认为得那么简单。尤其在招聘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时,壳牌有一套严格的招聘理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