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细节的国家高度(2)

员工人数11.5万的壳牌公司自1907年改名荷兰皇家壳牌算起有102岁了,他们在100岁的时候登上500强的季军位置,2009年以4583.61亿美元的营业额荣登榜首,2年业绩提升了43.8%。我们倾全国石油之力“先有好多儿子,勉强安排一个老子”地堆起的中石化和中石油,其营业额总和也只是壳牌的84.9%,如果对比细算其资产效益率、人均营业额和安全环保事故率则更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可以回到一个发了霉的“做强与做大”的话题。

看最新的《全球500强排行榜》,中石化排名第9,中石油第13,中农工建四大银行都榜上有名而且都在160位之前,还有中国移动、中国人寿、中化集团、南方电网排名都在200强之列。中国人在一片大国崛起的口号声中已经飘飘然了,中国企业在民族复兴的号角声中越来越浮躁了。但是,我们如果认为这样就俨然是全球老大,就不免幼稚,虽然以上这些大国企都是国内网站流量的保证,但他们的新闻一出现,无论正面、负面,“草泥马”的网民们往往不由分说地一片板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的壳牌是“因强而大”,我们的多数国企则是“只大不强”。

网民本是无组织、无纪律的群体,可能不客观;但是,我们很多大国企运营不实、品牌不会,资本运作却不甘落后,借助政府力量做垄断的买卖,大块的“国进民退”带来的收益通过拐弯抹角的资本运作最终流向了少数利益集团的口袋,使我很难相信到底有多少人在琢磨企业的本身。如此以往,事情如何做细?企业如何做透?国企如何做强?国家几时复兴?

何况,国企的问题也不只是少数企业家的问题。比如,中石油也在向壳牌学习“HSE(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也在像壳牌一样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甚至也采用壳牌的“人高我高”的薪酬管理思路;但是,学习的效果却远没有预料的好,很多事情做不透。

我认为细节的背后有太多体制的问题。比如,企业承担了过大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常常“维稳”压力大于经营压力;企业家的责任、压力与可公之于众的利益不相称,责任心与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且容易产生贪腐;经济杠杆的作用有限,不得不更多采用政治手段,出现干部职数过多,管理层日渐庞大,不仅极大地影响效率和效益,且自然产生唯上是从、官僚作风、形式主义现象;市场化不充分,迷恋事业单位的过去,习惯于行政管理方式;企业化不到位,政策性利润充分,掩盖了经营问题和管理矛盾;人员流动率过低,分配过于讲求平衡,容易形成组织化惰性,严重缺乏工作激情。

细节的问题是显性的,是外在的,是表面的;深究起来,细节最终是战略的,是机制的,是文化的。中国讨论经济总量和企业规模是有本钱了,但一个伟大国家的崛起则取决于政府、企业和公民的素质,取决于民族文化的复兴和与时俱进。

    (乙丑年立春日于北京豪柏公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