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未来财富模式

这种令人迷惑的“不公的公平”如何才能存活呢?过去半个世纪全球财富曲线(或“财富肚子”)的图形会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点。

1970年,全球财富的肚子相对平坦,而且清楚地被二次分配(见图6-1)。美国或前西德的平均月收入约为500美元。

图6-11970年的贫团与世界财富

工业化进程在“第三世界”几乎还完全没有进行。于是,“完全贫困”与“完全富裕”之间的巨大差异明显可见。14亿人,占了当时37亿总人口的整整38%,处于净购买力1天1美元的贫困门槛之下。

1990年,世界财富大规模增长,而“顶点”,也就是那些有关大部分人的曲线范围,已经向右、向贫困界线之后推进了,正如人们在图6-2中所见。在绝对的数字中,极度贫困的人数没有变化,但因为世界人口已经增长至53亿,贫困人口所占份额也降至了26%。

图6-21990年的贫困与世界财富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进程大规模加速,印度、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赢得了经济动力。因此全球分化继续平行前进,只有一个“财富驼峰”在战后被保持了下来。最贫困人口的数字到2000年下降为12亿,即61亿人口中的19%(见图6-3)。

根据如今的趋势推断,2015年,我们将在顶点之上拥有几乎不可见的“财富驼峰”,还有严重贫困份额的迅猛减少——回落至10%(等于7亿人,见图6-4)。这与联合国及其他组织确立的千年目标几乎相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