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贫困

2005年夏天,阴云笼罩在瑞士绿油油的高山牧场上和整洁的小城中。瑞士媒体不断地发出一阵阵哀叹,内容是关于目前在瑞士不断传播的“新贫困”:

灾难性的——贫困人口的比重在增长!

穷忙族也出现在瑞士!

丑闻:越来越多的人必须过着没有财产的生活!

已经有100万瑞士人是穷人了!

贫富剪刀分开得越来越大了!

现在,在一个迄今为止一直将自己臆想为极乐岛的国家中,新自由涡轮式资本主义同样显示出其丑陋的面目。贫困警报的背后是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用来定义贫困的统计方法。

在课税并缴纳社保后,月收入低于2450瑞士法郎(约合1635欧元)的人,便可被认为是贫困的。

确切地说,这不考虑住房装修,不考虑“固定资产”。

我不想争辩,在富有的瑞士也存在着贫困这个“事实”。我只想说激烈的辩论形象地说明了贫困这个概念在历史进程中的转变。

一万年前,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处于极度贫困中,只有少数的统治阶级能够例外。但在我们如今的财富概念中,过去所谓的统治者也成了可怜人。他们也会像其他所有人一样遭受某种致命的传染病的袭击,甚至连收费最昂贵的医生都无法进行合适的手术。即使卫生设备是用金子和雪花石膏制成,仍满足不了人们的迫切需要。而且,交通也非常受限制——为了占领世界或寻访同类,人们需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相对于在24世纪拥有宇宙飞船的时代,我们这些生活在今天的人全部都是极其贫困的,即使我们在瑞士银行开立了庞大的户头。如同电影《星际旅行》中的指挥官皮卡德船长说的:“我们在过去的世纪里赚够了钱财。现在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富裕总是会造成新的相对贫困。一个国家、一个人群、一个星球越富裕,对贫困标准的设定就会越高。这一定会促进新的利益集团的产生,它们歪曲贫富的区别,并以此或以其他的方法从中获得利益。

在我们处理现实的贫困之前,必须理解这种贫困相对论。毫无疑问,那些骇人听闻的、恐怖的贫困是存在。只是,它将如何发展?会增加吗?还是减少?会恶化吗?起因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本时代最严酷的宣传战争之一爆发了。这场精神战中没有俘虏,因为这的确与“底层阶级”有关。

对于公平和不公的衡量,有一个简单的、相对廉洁的尺度——基尼系数。该系数以意大利统计学家科拉多·基尼的名字命名,它反映了最高与最低收入阶层之间的关系。它既没有确定在0~1的范围内,也没有确定在1%~100%的范围内,只要这个值越高,不公平现象就越严重。

富裕国家的基尼系数在过去的几年和几十年内发生了些许变化,处于北欧国家的0.2和大部分其他富裕国家的0.3之间。在德国,它在过去几年中上升得极少,从0.27上升到0.28。在奥地利,该系数一直保持在0.24。像瑞典和挪威那样的“公平社会”,其上升的幅度更是微乎其微——从0.2到0.23(瑞典)。在欧洲,不公平的要素在意大利增加得最为严重(从0.31上升至0.35,这与不发达的南方农业和意大利北部的繁荣有关)。

美国一贯有着容易上升的趋势和相对较高的基尼系数(0.34)。在一些国家,如加拿大,基尼系数明显下降。在日本,即使面临长期持续的经济危机,基尼系数仍然没有变化。世界基尼系数基于我们对“地球”的付出而变化。如果中国被考虑在内,那么世界基尼系数会明显下降——在2003年从0.57降至0.51。如果我们因为中国贫富差距的扩大趋势就将其排除,那么基尼系数便会很容易地上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