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面谈筛选——确定竞聘者能与公司和谐共荣
在二年级的周日班上,我专门用一节课来讨论上帝创造的杰作。为了强调上帝为我们创造的动物的多样性,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我现在描述的是什么?”我问大家。“它是灰色的,肚子是白的。”他们的目光都很茫然。我补充道,“它还有一条毛发浓密的尾巴。”仍旧没有人猜到,只有一张张迷惑不解的脸。“它还喜欢爬树,而且它吃橡子。”终于,我最看好的学生——雷切尔——鼓起勇气给出一个答案。他紧张地小心翼翼地说:“我知道答案应该是耶稣,可是它听起来更像是松鼠。”
传统的求职面试其实并不比这段对话高明多少。面试官总是坐在桌子后面重复一些刻板的问题。那些为此精心准备的竞聘者也相应地回答一些熟记于心的标准答案。竞聘者往往只是按照之前准备的答案来回答问题,而面试官只需要几个字就可以把问题引向一个预料外的角度,使这场面试能看起来别出心裁。现在流行通过一些奇妙的问题来观察竞聘者的素质,检验他们应对预想外事件的能力,以及表达自我观点的水平。只需要一个问题就可以把握竞聘者的所有这些素质!不过,很多曾经的奇妙问题都很快成为陈词滥调,下次面试的时候,竞聘者就又是有备而来了。这里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
米歇尔曾经在纽约寻找一份经济分析师的工作。在每一轮面试中,都至少会有一个面试官问一个完全相同的问题来推测她的分析技能。实际上,由于她被问过太多次这个问题,每次她看到面试官脸上闪过一丝狡黠笑容的时候,她就知道他又要问:“时钟指向3∶45的时候,两个指针形成的夹角是多少度?”
在面试的几个月之前,米歇尔就在网站上看到了这个经典例题,并且认真地进行了提前演练。她能够非常自然地停顿,思考着说:“哇,这个问题真够难的,让我想一下。”她会再次停顿,眼角看看天花板,并且给出答案:“应该是180度。”不过她马上会反驳自己:“不对,等一下,答案不应该是这个。这个时候时针已经有75%偏向4点了。这样,嗯,由于每个点数之间有30度,所以答案是157.5度!”
米歇尔对这场演出并不感到羞愧。她承认,当每个面试官都鹦鹉学舌一般地重复着同样的问题时,面试就变成了愚蠢的游戏。实际上,那些被设计好的游戏要求她去记住那些最容易被问到的问题。她只是在按照大家都认可的模式在机械地应对面试,尽管她也无法说清这种面试到底如何选拔最出色的人才。
虽然这个问题比其他问题都更难回答,传统面试却总是延续着这条路线。所有的问题都是大家熟悉的,千篇一律的答案也都口口相传。竞聘者知道自己会被要求“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他们知道需要列举自己的优点(并给出三个例子),还要坦诚地说出那些其实可以被轻易谅解的缺点。应该用一些积极的词语来表示恭维(比如那些行为动词)。他们也准备好了三个能够出彩的问题来询问面试官,以显示他们是做了充分的调查才选择了这家公司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