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2006年3月,我访问了美国的ADI公司。就是这家公司率先提出了基于行为分析理论的管理方法,这与我的理念不谋而合。
曾经与某些经营管理层的决策者探讨过关于日本国内管理方法方面的问题。结果不出我所料,当谈到目前许多企业照搬照套美式管理方法的现状时,如成果至上主义和雇佣流动性等,这些高层们领导纷纷大笑起来。
如果我不解释清楚“为什么日本人会舍弃富有成效的管理方法”,恐怕大家是不会理解我的。要说清这个问题,还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美国企业遭遇到了日本企业的严峻挑战。日本企业在汽车、钢铁、机械制造等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不断抢占市场。这直接导致了美国企业不断倒闭、城市失业工人激增的局面。美国国内对这种贸易不平衡现象极为不满,反日情绪日益高涨。
在这种不利局面下,美国的经营者们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输给日本企业。经过细致的观察,他们发现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源就在于“紧密的合作团队机制”。因此,他们决定对日本的管理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剖析。
美国是个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但是,日本则完全不同。日本人需要报效社会、尽忠上司、体恤部下、尊重同事。为了避免与周围人发生冲突,就算牺牲个人利益也在所不惜。可以说,构成日本社会团队合作制基础的就是人际关系。当然,管理机制也应该以这种人际关系为基础,这与美国社会的情况截然相反。
当时的美国企业普遍认为管理就是上级对下级发号施令,即:
上司下命令:“你去把这件事情办一下。”
员工无条件地接受:“是”。
这无疑是一种典型的军队式管理方式。就算员工有不同意见,上司也绝不会管。他们往往认为根本就没有管的必要。美国历史上移民众多,个人主义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必然会出现这种局面。
上司们往往认为,“不管怎么样,你都得完成,这是你的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通过下命令管理部下的机制。在布置命令时,上司们经常对员工说“把这件事情做好”,但是,又不告诉员工到底该怎么去做。在这种模式下,怎么能够激发员工的斗志呢?正是由于这种差别,导致许多美国企业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行为分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美国企业不断吸收日本管理模式中的精华部分,构建相互合作的人际关系,逐渐形成了员工努力工作的新型环境。大概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使企业整体的面貌为之一变。上司开始认真对待员工,悉心听取员工的建议。同样,员工也开始尊重自己的上司,认真对待同事,与同事通力合作,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形成了“人人爱公司、人人为公司”的局面。最终,美国企业在美国建立了“以团队合作为基础”的日式管理模式。
此时,日本企业纷纷开始谈论美式管理方式的优点。由于深受泡沫经济崩溃和经济萎靡的影响,日本企业的经营开始陷入窘境,举步维艰。部分企业开始引进所谓“成果主义”和“能力主义”的管理理念。这些理念与美国企业中的个人主义管理方式如出一辙。明明是美国人抛弃的旧式管理方式,日本人却奉若神明,争相效仿。由此看来,ADI管理层的大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们是从心里尊重日式管理方式的。
近年来,日本企业只顾追逐眼前利益,这无疑是引进美式管理模式造成的恶果。由于经济长期不景气,各大企业纷纷丧失信心,把美式管理模式当成救世主,全盘照搬成果主义的管理理念。
美国企业越来越重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而日本企业则被旧式的美式管理模式所蒙蔽,无法看透事物的本质,错误地将人际关系完全排除在管理体系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