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初,民生主导

 三星在创业之初(1938~1969年),李秉哲先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急政府之所急,解民众之所需,从而带领三星由一个小本经营的贸易商会逐步扩张成为制造王国。三星的早期发展就是一部李秉哲顺应时代和社会潮流,大胆向新事业挑战,不断开拓新领域的历史(见图1-2)。

1. 早期三星

1938年3月1日,三星前任会长李秉哲先生在韩国大邱市成立了“三星商会”,这是三星公司的前身,商会的主要业务是进行蔬菜、水果、干鱼和面条贸易。公司之所以取名“三星”是因为寄托了李秉哲将企业做大做强并永恒发展的希望。“三星”中的“三”是“大、多、强”的意思,“星”是“亮、高、永恒”的意思。

图1-2   创业之初,民生主导

三星商会经营的成功鼓舞了李秉哲的创业积极性,后来他用12万韩元收购了朝鲜酿造厂。当时这个工厂由日本人经营,每年可酿造7000石粮食,因为经营团队内部分裂,急于出售,加上在当时的韩国,私人酿造业受到保护,可以享受许多优惠政策,于是李秉哲立即将其买下并任命李再韶为社长、李昌业为总监、金再明为厂长,对这些管理人员委以全部的权限。由此看来,李秉哲很早就确立了专职管理者的制度(即现在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一年后,“朝鲜酿造”成了当地的纳税大户,其年产量增至1万石,销量节节上升,三星也因此夯实了初期的经济基础。

然而乱世之中一切都无法预料: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加强了对朝鲜半岛的掠夺,对许多物资实行统制。三星商会与“朝鲜酿造”不但无利可图,而且连原料也难以保证,三星商会举步维艰。直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三星商会和“朝鲜酿造”才得以正常经营。战后市场的萧条同样意味着巨大的潜力,由“朝鲜酿造”研制的“月桂”牌新酒,在战后萧条的市场上便受到了人们热烈的欢迎。经过一年的苦心经营,“朝鲜酿造”的产量从开始的8000石迅速增加到1万石,销售额超过大邱市其他七家酒会而跃居第一位,成了当地最大的纳税户。

1948年11月,李秉哲在英保大厦附近(现在的YMCA)租了一座200平方米的建筑物,悬挂起了“三星物产公社”的牌匾,并亲自担任社长。三星物产公社是以股份制的形式起步的。公司成立后,继续原先的出口政策,只不过不再向中国大陆出口了,改往向香港地区、新加坡等地出口,然后再从那里进口棉纱,转销内地。不久,贸易的经营品种迅速增加到100多种,贸易对象也扩大到美国等一些先进的工业国家。“三星物产”经营一年即创利20亿韩元,成为韩国商界一颗迅速升起的新星。这样的经营业绩极大地鼓舞了李秉哲的信心,同时也为三星以后的发展道路奠定了经济基础。

早期的李秉哲先生

民生主导,进军制造业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三星商会、朝鲜酿造的经营活动受到严重的影响。由于战争的影响,当时的韩国国内物资缺乏,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生产消费品的设备遭到大规模破坏,企业生产活动严重萎缩。这个时期韩国的许多企业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市场操作经验,但大部分都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政府对企业采取了积极的扶持性策略,通过向它们提供优惠银行贷款,鼓励企业恢复生产,并将重点集中在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产业。

由于当时遭到战争破坏,日用杂货非常紧缺,国民生活必需品主要依靠进口来解决。李秉哲认为,如果这种情况长期继续下去。不仅会损耗国家大量外汇,更重要的是如果国民生活严重依赖国外,将使韩国无法建成独立的民族经济;而如果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国家的生存以及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李秉哲看到,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满足国民日用品的需要将成为韩国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发展制造业是韩国生存的唯一出路,也是三星发展壮大的最好途径。他想,替代进口产业尚无人问津。三星插足,便可占领整个国民日用品市场,垄断消费产业,外流的巨额外汇就会变成三星的利润。于是在强烈的爱国思想的驱动下,李秉哲决定向制造业发展。

经过仔细调查,李秉哲决定首先进入制糖业。1953年8月1日,“第一制糖工业株式会社”在釜山成立,这是三星进军制造业的第一步。其中“第一”表示要有一往无前、敢于争先的气概。糖厂于当年的11月5日正式投产,在试投产的当天,“第一制糖”就把生产出来的6300公斤白糖拿到釜山市去出售,自此韩国的市场上有了国产的白糖。半年后,“第一制糖”的销售额达到7.22亿元,获纯利1.62亿元。到了1956年,韩国白糖进口的依赖度已降到7%,韩国凭借三星“第一制糖”完成了进口替代目标,结束了长期以来白糖要依赖进口的历史。

说起“第一制糖”的投产还有一段小故事。在试生产时,起初每次加入原料经过机器处理后出来的都是黑糊糊的东西,反复实验了多次依然没有改观。这时旁边的一个加料人员发出疑问:“是不是原料一次性添加太多的原因?”于是,相关人员进行了尝试,果然这次从机器里出来的是白花花的糖。于是从那时起,三星就非常重视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制糖”在经营上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李秉哲的创业激情。他瞄准替代进口产业,继续挖掘潜力。他的下一个目标是纤维工业。当时,韩国的纤维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生产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政府不得不大量进口纤维制品,特别是毛织品和毛纱,其中毛纱的进口依赖程度高达79.9%。79.9%!多么具有魅力的数字!这不正是三星追求利润、创造利润、寻求发展壮大的最好目标吗?李秉哲分析:毛纺织业是国内的空白,也是国民消费产业中最值得开发的领域之一。若占据了这79.9%就等于占领了韩国的整个毛织市场。于是1954年9月,三星又进军毛纺织业,成立了“第一毛纺工业株式会社”。这是一家从事毛纺织布、印染的毛纺联合企业。之后,“第一毛纺”凭借当时国际一流的技术水平,生产出了可与具有400年毛纺织历史的英国制品相媲美的面料,韩国人终于穿上了国产的绅士服,从而使韩国毛纺业顺利地完成了进口替代。“第一毛织”的发展十分迅速,到1960年,资本已从创立时的1亿元猛增到30亿元,成了韩国最大的毛纺企业。

成立这两个公司的主要原因是李秉哲对市场独立的敏感,以及他强烈的爱国意识,因为当时的韩国境内所有的糖和毛纺织品都要依赖于从国外进口。经过了30年的发展,凭借“第一制糖”和“第一毛纺”的成功,李秉哲成为韩国首富,纳税占全国总额的4%。

后来,针对韩国国内化肥供应不足的情况,三星在1964年又成立了“韩国肥料株式会社”,但是在工程即将告成之际,发生了“三星走私事件”,最终三星向国家交付“韩肥”51%的股份了结此案。这件事情是与当时的韩国政府合作运作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这与韩国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因为韩国政府与财团关系极其复杂,因此这对于事业发展一向十分顺利的李秉哲影响非常大,直到几十年后,在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潮流中,三星公司在1994年7月又将“韩肥”买了回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