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根前说京商:诚信规矩敦厚亲善

在北京商业的发展历史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在适应北京的经营习俗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一些经营理念和手法带到这里,其中有不少内容自然地融入了北京的习俗文化中,从整体上来说,这些内容丰富了北京的民俗文化和商业文化。由于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和经营经验,北京商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而无论是什么地方的人,当他们融入北京社会成为北京人尤其是北京商人以后,他的行事为人以及生意往来中的态度方式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北京商人的特点。

纵观北京商人的经营活动,我们认为,诚实守信、规矩本分是北京商人的一大特点。

所谓特点,总是比较而言的。曾经有人用“北京城、上海滩、广州市”形象地勾画了这三座城市的特色。北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城市仪制规范的完美体现,这里由于长期是中国政治中心,人们对于天地君亲、长幼尊卑的一定之规是非常熟识的,这种文化的世代熏陶,使得人们自然地重视秩序规则。就全国各城市比较而言,北京整个城市的布局处处都表现出一种规矩严谨的风格。北京的商界也是如此,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要在同一个城市里和平共处,就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的商业行为规范。

诚信,是北京商人十分重视的一种基本商业行为规范。比如,在商店和市场中的交易,除了一些特殊行业特殊情况外,货主通常不会漫天要价,他们的开价一般都比较实际,离成交价的差距不大,而且相邻企业竞相杀价的风气不重,少有你死我活的公开争斗。而且一般的北京商人都不会贪图眼前小利,他们往往更重视长远利益。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北京商人的大气。北京商界出现过不少历时逾百年而越来越兴盛的企业,讲求货物品质、诚信待客的经营方针即是他们生存发展的宗旨。

随着大量的洋货进入北京,也有大量的洋人随之而来,因此北京也出现了不少为洋人服务的行业店家,这些商家的经营者为了搞好服务,所招的员工必须会讲英语,即使不会英语者,进店后也必须学会。

北京有许多全国驰名的商品,这些经营者为了方便外地顾客的购买携带,他们总会无偿提供各种美观而实用的包装用具。在客人选购商品时,店员们都会态度友好、实事求是地向顾客介绍适合他们的商品,让人充分体会到经营者重义不重利的经营态度。这些在商业活动中尽量多为别人考虑的优点,是京商诚信待客特质的一种表现。

北京商人的另一大特点是在业务交往过程中把人际关系看得很重。

北京商人做生意时看重友情,把友情的相互渗透、彼此交流作为维系良好生意关系的最佳方式,这无疑是受到了淳厚的北京民风的影响。北京人在人际关系中世世代代都遵循着中国传统观念中“礼之用,和为贵”和“中庸之道”的准则。在北京的大小胡同中,许多相互并没有亲属关系的“街坊”,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互相照应,友善和睦地相处。这种温厚的邻里感情代代相传,形成了一种相当稳固的文化心理,而迁入北京的异乡人也很容易地就融入这种亲和的氛围之中。

显然,外地商人只有以这种方式经营才能真正融入北京,成为北京商人。

我们看到,北京商人大多直爽豪放,行事大度,与人接触时往往坦诚相待,愿意替别人着想,关心帮助自己的生意朋友并且常常是不图回报,不习惯斤斤计较而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但北京商人也不习惯片面接受别人的恩惠,非常注重“礼尚往来”的交往方式,而忘恩负义的行为则一向为北京商人所不齿。一般人心目中商人的“奸”、“诈”形象并不适用于北京商人。

许多北京商人对于上门的客人都是一视同仁,不论你是否购买,那些客气的礼节是一点也不会少的。王府井的同陞和,其百问不烦、百拿不厌的服务态度素有盛名。《菜市口》的作者许衿文写道:菜市口的店铺,只要你进去,无论是只买一两个铜子的茶叶,总也好好的招待,临走时还说声“回见”。这份敦厚亲善的形象,实在让人难以忘怀。1.8知书达礼和气生财

还有一个事实引人注意,就是知书达礼的北京商人极其推崇的信条——和气生财。这既是北京商人的生意经,也是北京社会文明中所具有的礼仪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反映。

和气,今天说来就是优质的服务,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北京商人们首先是以一种和善、谦恭、自然节制的态度进行人际互动,并在此基础上从事他们的经济活动。这种独特的商业文化魅力,曾使得很多著名文化人生出种种感慨。北京商人的独特风格在很多文学作品及电影戏剧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如话剧《茶馆》中的王掌柜,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中的齐掌柜等人的形象已成为某种符号而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北京的许多商人礼节之周至,有时甚至让人觉得他们所经营的是一份礼仪,而不是生意。许多知名的老字号商家,甚至还有自己的一套礼节规矩,有自己的待客之道。这些底蕴深厚的规矩够一个学徒学几年的。老舍先生对这一套曾在《老字号》一文中做过入木三分的刻画。

就是一般的商铺店员往往也能表现出一份知书达理、善于容人的气度,铢庵在1936年《宇宙风》第19期上发表的《北平漫化》一文中写道:书店伙计和颜悦色,奉承恐后,决没有慢客的举动。你买他的书也罢,不买也罢,记账也罢,虽是买卖中人,而其品格风度确是高人一筹,无形之中便养成许多爱读书的人,无形之中也就养成了北平的学术空气。他们不仅对主顾如此,即使对学徒,似乎也比南方商人和气得多。黄宗江笔下描述的北京商人平和、稳重、知礼:你若和那卖馄饨的攀谈,他必有几车子的学问,你若不想和他说话,他也决不打扰你。北京商人的“和气生财”的生意经,还常常体现在商家之间的竞争中。北京商人中少有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的血腥竞争,他们更推崇的是和平共处、和衷共济。例如同处王府井大街的同陞和与盛锡福,毗邻而居,经营内容相仿,却多年来相安无事,对“和为贵”一词做出了现实的诠释,被传为商界佳话。

也许是北京商人过度沉湎于“礼”与“和”所传递的文化内涵了,也许是这份气氛太使人心悦意泰、闲适自在,使得许多北京商人对于新观念失去了敏感。和光同尘、谦虚与内敛实在不能代表近代商业精神。

不可否认的是,在接受近代新兴事物及新型经营手段方面,北京商人大多不如一些口岸城市的商人们敏锐。在近代北京商人的脑海里,“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传统商业观念根深蒂固,因此营销手段相对较为陈旧。北京商人在近代曾经推出许多质地精良的食品、生活用品和手工艺品,但其经营重点多是放在研制和改进固有产品及提高产品品质上,而在营销上则创意不足,缺乏一种主动出击的进取精神。他们守着精品,往往会摆出一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架势。至于广泛应用近代广告手段进行自我宣传,则是远远晚于上海等城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