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蹊径 精勤增新:达仁铁厂建造火轮

一个创业者与芸芸众生的区别是他有三个特点:善于发现机会;能够根据自己周围的环境和条件确定相应的奋斗目标;对成功充满信心。乐达仁在经营达仁堂的生涯中,不断发现着各种机会,不断确定着自己的目标,求取成功。几坐津头春水船,滔滔流水暮春天。

偶逢京国飘蓬客,共话山人种杏田。

带河门外直沽西,野径春深布谷啼。

几处酒帘红杏雨,谁家钓艇绿杨堤。前人咏津门风物的诗句,多与舟船有关,查元代张翥、明代李东阳、清代孔尚任和梅成栋等名士的诗作,概莫能外。早年津沽景象迥异于今者,乃是舟船多于轮车。

九河下梢天津卫,舟楫之利甲天下。各地转输粮食于京师,无论海运抑或河运,漕船都要经过天津。天津的内河航运,自明清迄至民初,曾经盛极一时。南运河(御河)沟通江南江北,并与漳、卫二水相连,往南可达德州、临清以至杭州,往西南可达豫北——装载130吨盐的大船,可直达新乡杨树湾。子牙河沟通滹沱河、釜阳河,可达河间、献县以至晋东南。大清河西连拒马河、唐河,可达任丘、安新乃至晋东。金钟河可达京东。1918年海河截湾取直,金钟河成废河,尚有新开河可达宁河、香河。北运河(北河)直抵北京,可达牛栏山。河道之多,水路交通之便,在北方大都市中,天津可谓得天独厚。

早年间,天津人吃的粮食、蔬菜、水果、鱼鲜,用的棉花、煤炭、木材、药材和铁器、瓷器等,绝大部分都是用船运进来的。人们进出天津,主要也是乘船。如义和团乾字团首领曹福田、红灯照黄莲圣母林黑儿都是乘船进入天津的。当年大直沽、大口、北大关、北开、大红桥等码头,帆樯如林,舳舻数里,热闹非凡。即使是清末民初有了火车,由于水路运费比铁路低,而且码头和仓库都在河边,所以货物运输仍以航运为大宗。

20世纪20年代初,内河航运出现了小火轮,即用蒸汽或燃油作动力的小型金属拖船,水运较前更为迅捷,于是天津的内河航运进入了全盛期。

乐达仁不愧为一位精明的商人,任何一线商机他都不肯错过。他见天津内河航运如此兴盛,便当机立断,决定扩建达仁铁工厂,制造小火轮。

达仁堂建厂时,因修理机器和制造工具、容器的需要,乐达仁曾开办了一个铁工厂——达仁铁工厂,地点就在达仁堂制药厂附近的河北五马路新开河岸边,对外也承揽一些锻造和钣金业务。

1927年乐达仁为铁工厂购置了几台机床、马达和其他一些设备,请来几位曾在大沽船坞、天津机器局、北洋铁工厂当过工匠的师傅任技师,还从艺工学堂招来一些有文化的工徒,开始制造小火轮。那时正值欧战结束,大五金货源充足,德商礼和、禅臣等洋行进口钢材很多,价格也较低;日本关东大地震以后,三井、三菱和万丰泰从日本运来大批的钢材,价格很便宜。有技工,有原料,达仁铁工厂便红红火火干起来。一些搞水上运输的人,听说达仁铁工厂制造小火轮,便纷纷前来订货。至1927年秋季,铁工厂已经接到九条船的订单,乐达仁劲头更足了。

1928年4月12日,天津《益世报》以《达仁铁厂制造小火轮现已工竣》为题,向社会刊发了这条消息:“本埠河北五马路达仁铁厂,为便利内河交通起见,曾于客岁秋季规划,建造小火轮九只,开工迄今,大致完竣,当又加以髹漆,由新开河入水。现入水者,已有数只云。”

正如维尔?罗杰斯曾经说过的:有时候你总得探头到枝头上,因为那才是结果的地方。6.6工业发展化工先行

我们可以取得进步的办法,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都是要以开拓者的精神向前走。乐达仁与聂汤谷共同创办化工的业绩,表现出企业家的一种雄心壮志和坚定信念。

一些书刊介绍说乐达仁是天津达仁堂创始人,一生从事中药事业,是天津的一个大药商。而鲜为人知的是,乐达仁还是一位化工行业的实业家,20世纪30年代,乐达仁与一位中国化工先导聂汤谷,共同创办了渤海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乐达仁创办达仁堂,实现了振兴祖业的夙愿以后,又萌生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壮志。他说:“我国自海疆开放、欧西文化深入内地、舶来商品充斥城乡数十年来,习俗所尚,国货渐就屏弃之列。推原其故,诚以外货品质精量制造日新月异,土货制法株守成规不足以供时代进化之需求。本人昔游欧陆,目击各国工业进步情形,加之近年以来在国内经商,所以更感到我国救贫之计,首在提倡工业,抵制外货。环顾国内,已具各种工业,如纺织、洋灰、火柴、酿造,经营者颇不乏人,而惟独化学工业,经营者尚不多见。”

乐达仁认为,我国物产资源丰富,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经过化学合成,可以生产出许多种工业原料。如果不发展化学工业,那么其他工业行业所需原料,还得依赖进口,这些工业行业越发展,舶来原料也越多。所以,发展我国工业,化学工业必须先行。

乐达仁的想法,首先得到了化工专家杨公庶的支持。杨公庶认为发展化学工业应当首先发展基础化工,应借鉴范旭东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发展基础化工的成功经验。1929年夏天,乐达仁和杨公庶创办达仁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招足股本十万元,准备在塘沽选址建厂。在塘沽选址建厂,颇费周折,不是地势不好,就是地价太高。杨公庶对乐达仁说:“建新厂困难太多,友人聂汤谷在汉沽办了个化工厂,现在正打算扩建,我们不妨和聂先生说说,如果能合作那就好办了。”

1907年,年仅13岁的聂汤谷东渡日本求学,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化学系,旋赴德国留学,继续攻读化学,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聂汤谷归国后,入设于塘沽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为久大和永利搞科研。1921年聂汤谷脱离黄海,到汉沽创业,兴办了汉沽化工厂。

几天之后,聂汤谷先生找上门来。聂汤谷对乐达仁说:“本人是渤海化学工业公司的发起人,敝公司设在汉沽,开业已经三年多。可是敝公司资金有限,仅募得股本十万元,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目前这些产品,主要依靠日、德、英三国进口,白花花的银子流向国外,令人十分痛心!发展我国基础化工,不仅是为了抵制外货,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我国工业其他行业的发展,早日实现我国工业之独立。听说乐先生有志于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现在正在选址建厂,不知敝公司有无与贵公司合作的可能性?”

乐达仁听了这番话,感到聂汤谷不仅与他志同道合,而且还是个搞化工难得的人才。于是,两公司当下即达成合作意向。

1929年12月,经两公司董事会批准,达仁化学公司与渤海化学工业公司正式合并。合并后的公司称为渤海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股本20万元的基础上,再招股10万元;乐达仁任董事长,聂汤谷任总经理,杨公庶任副总经理,厂址仍设在汉沽,在扩建原有硫化碱、苏打两个部以外,再兴建硅酸钠、碳酸镁及盐酸工厂。

1930年,新建的渤海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冬季竣工投产。渤海公司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运用范旭东的黄海化工研究社的技术,用硝土制造硫化钠;用盐卤苦汁制造碳酸镁、碳酸钙;用永利碱厂的碱灰及海岸细沙制造硅酸钠;还利用粗盐制造盐酸。至1937年前,渤海化学工业公司股本已扩充到60万元,成为天津地区除永利碱厂之外,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企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