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加拿大国家电影局(National Film Board of Canada,NFB)采纳故事片战略的情形吧。NFB是一个政府机构,原本擅长拍摄纪录短片,在这方面该局创意出众,专业经验丰富。几年前,它资助的一位制片人碰巧拍了一部长片。为了发行该影片,NFB向电影院求助,在不经意间获得了推广故事片的经验。其他制片人也理解了这套思路,最终,NFB发现自己走上了故事片战略之路—也即一套拍摄故事片的模式。
我的观点很简单:战略不仅可以事前规划,也可以逐渐形成。一套已实现的战略,既可能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而逐步显现出来的,也可能是通过先规划后执行的流程有意识地设计出来的。但要是既定意图未能产生预期行为,根据上述流程制定出来的战略就叫做“未能实现的战略”。
现在,我们都听说过了许多有关战略未能实现的事情,其中大多数都把原因归到执行不力上。管理不严格,控制太松懈,执行者不负责任—借口多种多样。有时候,这些借口也的确站得住脚,但这样的解释未免分量太轻。于是有些人跳过执行,怪罪起了规划,他们认为:是制定战略的人还不够聪明。
自然,的确有很多预期战略缺乏充分考虑,但在我看来,问题往往不止于此,而是出在我们想当然的看法上:我们认定规划和执行存在区别,思维与行动是独立的,并且思维领先于行动。人们当然可以更聪明些—而不仅仅是设计出更聪明的战略。有时候,他们干脆这样做:通过组织的行动和经验,逐步形成其战略思想。聪明的战略家深知:他们不可能提前料中一切。
动手和思考
没有哪个手艺人会这么做:有些日子只思考,有些日子只工作。他们的思维是连贯的,与手的动作相辅相成。然而,大型组织却试图让心手分离。在这么做的时候,它们还常常切断两者之间的重要联系。发现客户需求未能得到满足的销售员,可能掌握了有关组织战略前途的重要信息片段。但要是他不能参与制定有关决策,或将信息传递给决策者(因为信息通道阻塞,或是决策者已经完成了决策过程),这一信息就毫无作用。认为战略和组织日常运作细节相隔甚远的看法,是传统管理思想中一个彻头彻尾的谬误。正是这种看法,导致了如今企业和国家政策上出现的一些重大失误。
在麦吉尔大学,我们把没有明确意图(或不管用意到底是什么)就出现的战略称之为自然形成的战略。行动(在无意中)直接聚合成模式。当然,如果高层管理者意识到模式的存在,并将之确立下来,它们就变成了有意识的行动。但说到底,这仍属于行动先于意图。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是奇怪。什么叫自然形成的战略?管理者为什么要认可已经存在的战略?多年来,我们在麦吉尔的研究团队不断遭遇人们的抵触情绪,他们认为,“战略”这个词本来与提前行动和自由意志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我们给它的定义却如此被动。毕竟,战略意味着控制—古希腊人用它来形容军事家的指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