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席卷华尔街

德崇证券公司已经经营了50年,它在华尔街依然默默无闻。它的商品业务经营得不错,但并不占主导地位,它的经纪机构只向富人出售股票。但是自从一位足智多谋的交易员--迈克尔·米尔肯出现以后,德崇就不再平庸了,摇身成了华尔街最赚钱的公司,因为米尔肯了解华尔街及“公司化美国”的转变,并且德崇的下注比其他公司更加精准。米尔肯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发行了比投资级别要低的债务,称为“高收益”的可互换债券或“垃圾”债券。

“投资级别(Investment-grade”)”的债券是由评级机构评级的,违约风险小,这意味着在持有期内必须持续支付利息,到期时债券持有者可以拿回本金。而如果某种债券的评级降到“投资级别”以下,它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在债券到期前本金可能赔光,所以得名“垃圾”。

但是米尔肯并不认为这些债券很“垃圾”。他做了一个分析报告,声称那些比投资级别要低的债券的违约概率被夸大了。他认为投资者错过了一个获得高回报的机会,因为这些债券大都很安全。

当然,这是评价抵押和证券化债券市场的惯用言论--债务并不可怕,反而应该受到拥护,因为它使人们更富有。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米尔肯的“高贵市场”繁荣了,投资者逐渐喜欢购买垃圾债券--它可以带来12%的年收益。这个高收益的市场迅速扩张:1987年的账面余额达到1870亿美元,而十年前仅有70亿美元。不久,华尔街的其他公司--美林、贝尔斯登、所罗门兄弟及第一波士顿都纷纷效仿。到80年代末,米尔肯的资产价值为10亿美元,仅1987年一年他就赚了5000万美元。

垃圾债券市场的扩张,和抵押市场一样,被华尔街认为是一种双赢的增长。但是华尔街的历史表明,并没有什么高贵的市场,仅仅是一个在现实到来前,挖掘社会和经济潜力的机会罢了。现实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抵押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随着杠杆率的提高,交易风险越来越大。

同时,垃圾债券市场发展到了近乎荒谬的地步。华尔街不断创新,由德崇和米尔肯牵头。创新的意图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不再是创造和增加业务量。现在,垃圾债券被当作“收购”工具,然后再将这些债券分割,以偿付“收购”时所借的债务,这一过程被称为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 Out,以下简称“LBO”)。因为债务成本很低,聪明的“收购艺术家”,例如亿万富翁亨利·克拉维斯(Henry Kravis)、罗恩·佩雷尔曼(Ron Perelman)、卡尔·伊坎(Carl I Cahn)等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给投资者派发高于市场价格的红利,以收购几乎任何一家公司。美国最大的一些公司--美国环球航空公司、大力士集团、Revco连锁药店公司、Safeway连锁超市、联合百货公司及老牌公司--RJR纳贝斯克公司都在LBO的狂欢中被收购了,这些公司的管理层被替换了,公司原本由投资者控制,现在被持有大额债权的人所取代。

LBO艺术家认为,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增加这些债务对公司和整个经济都有好处,因为这迫使公司缩小规模,提高效率。华尔街从债券承销中赚取了大量费用,公众并没有在意这些,因为经济的繁荣使得公司至少可以清偿并购时的债务负担。

每个人都很开心,除了泰迪·福斯特曼(Teddy Forstmann)。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