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 年,教育部在重庆成立了一个“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次长杭立武是主任委员,马衡、梁思成、李济等任副主任委员。从该年下半年起,梁思成为了清损会的事情常去重庆,在那里的工作是开列沦陷区内重要文物名单,主要是古建筑和石窟等,印成手册,并在地图上标明方位,以备反攻日寇时避免炮击或轰炸。清损会还计划进军时配备文物工作人员,随行保护。
梁思成问王世襄,如派你参加这一类工作,你是否愿去。有机会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实践当中,而且是为国家出力,王世襄自是一口答应。他还向梁思成申请去北方,并希望借此机会能回家看看。
1945 年8 月,日寇投降,林徽因告诉王世襄:梁先生来信说,由于局势急转直下,清损会工作马上要全面展开,正在选派人手去各地工作。王世襄认为这时如果去重庆,可能有机会参加清损会工作,比在李庄坐等好。所以他立即给马、梁两先生写了信,整理行装,数日后即向林先生和社中同仁告别,离开李庄去重庆。
9 月,王世襄到达重庆,由马、梁两先生带去见了时任清损会主任的杭立武。虽然王世襄初出茅庐,但由于有两位副主任委员的推荐,再加上也确实需要人手,因此杭立武同意派他到清损会平津区办公处工作。
在王世襄到达重庆前,教育部已派沈兼士任教育部特派员,兼任清损会平津区代表。沈兼士曾任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与马衡同时兼任北京大学教授,他们关系较深。马衡先生带王世襄去见了一次沈先生,随即飞往北平,而王世襄则须等待有交通工具才能成行。当时飞机很紧张,一般工作人员即使坐轮船到武汉或上海再转往北京,也要登记等候,时日难定。
在等候船只的期间,清损会在重庆教育部开了一次会,出席的人有杭立武、马衡、梁思成、郭志嵩等。会上商定派往京沪、平津、武汉、广州等区的工作人员到达后如何开展工作,在这次会议上,王世襄正式成为平津区助理代表。
正在这时候,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副馆长翟荫来到重庆。他持有联合国文物保护组织函件,声称受委托来华观察调查战后中国的文物损失及保护情况。翟荫向杭立武提出行程,希望能到成都、西安、北平三地看一看然后回美,并盼能有一个懂英文的人随行。杭说当前最大的困难是交通工具。翟说搭乘飞机不成问题,他可与美军联系,搭便机去各处,不必由中国政府安排。这时杭和马、梁两位都认为派王世襄陪翟同行比较合适,一则因他正待北上,二则王世襄娴熟英语,又知文物,可任译员。就这样,翟荫的到来,提前了王世襄离开重庆的日期。行前,马衡先生特别嘱咐,对翟荫必须密切注意,防范他借观察调查文物之名,行盗窃搜购文物之实。如有此等事发生,应立即阻止并报告清损会。
王世襄带着监视的秘密使命和翟荫10月6 日离开重庆,27 日辗转回到北平。11月9 日翟荫离开北平经上海返美。一路之上王世襄都与之形影不离,只是在到北平后,把翟荫安置在六国饭店居住,王世襄须到沈兼士处报到并筹备成立清损会平津区办公处,又要回家与家人团聚,因而没有能和翟荫每天在一起。这是他第一次跟外国文物工作人员同行,年轻的王世襄当时并没有发现翟荫有什么不对劲。
到北平的次日,王世襄即去东厂胡同教育部特派员办公处见沈兼士,向他汇报清损会会议商定事项及与翟荫同来经过。沈嘱咐王世襄一切按商定事项办理。关于办公地点,沈介绍王世襄去故宫博物院找总务处处长张庭济面洽。关于工作人手,沈告诉王世襄,可以找一两个人帮忙,按月付酬。如没有或不够,不妨请故宫派人支援。沈还说他工作极忙,清损会具体事
务无法兼顾。但如对外洽办事项,需要教育部特派员办公处具名出面时,可来找他,将由他的秘书费致德来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