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百花齐放”(2)

我一边听他致欢迎词,一边打着冷战,因为我既没有穿厚外套,也没有穿大衣,我东张西望,想找一个暖和的地方躲躲。后来我们上了一辆苏式胜利牌小轿车。到了一个饭店,已经有一位《中国青年报》社的记者在那里迎候我,他们给我介绍说,这位同事姓李,是给我派来的专职翻译。我们用俄语交谈了几句,这是我在中国工作期间仅可以用来交流的语言。

我想,他们可能会给我安排一间在北京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平房,房间里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张床,一个衣柜,一个书架,一台打字机和一部电话。我会常常光顾《中国青年报》社,从这些同行那里了解一些新闻,然后阅读一些自己带来的书,去外地采访,搜集资料,撰写报道,发表文章,顺便好好学习中文。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去参观博物馆,去图书馆,游览名胜古迹,采访专家教授、作家,到农村和城市去,到商店和学校去,采访许多有意思的人。我还想,我能去大学采访、去看市场、参观工厂、佛教寺庙,去党中央机关采访等等。总之,我希望能参观和采访许多许多地方。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这样对自己说,并且兴奋地计划着一切。我还想,除了做记者工作、写报道以外,我还会积累很多工作经验,待我回国时,我将会带着新的工作阅历、新发现和新知识回到国内。

我满脑子憧憬着,想着未来的计划,随着李同事来到了饭店一楼的一个房间。李同事住在我对面。我想要关上门,可我发现,门上没有拉手,也没有锁,只有一个链子,每扇门都是朝外开着的。与此同时我也发现,李同事房间的门也是朝走廊方向开的,从他的房间可以看见我的一举一动。我只好装作对这一切无动于衷的样子,打开提包,从里面拿出希罗多德的书,然后又拿出三卷本的《毛泽东选集》、庄子的《南华真经》(1953年出版)和一本我在香港买的《中国哪儿错了》,作者乔柏上世纪20年代美国驻中国记者。(Rodneya Gilberta,1926年出版);《中国现代史》,作者赖托瑞清代天主教神职人员。('a,1954年出版);《孔子哲学简史》,作者刘无忌(1955年出版);《亚洲的反叛》(1927年出版);《东亚人的思维方式》(1952年出版),作者亚白格(Lily Abegg),以及一些学习中文的教科书和词典等。我已经为自己规划好,从到中国的第一天起,我就要开始学习中文。

第二天早上,李同事把我带到《中国青年报》社编辑部。这是我第一次在白天看到北京城。北京城街道两旁都是围墙,围墙后面是低矮的平房。平房的灰色瓦顶高出墙面露了出来。在远处的树上停着很多拍打着翅膀呱呱叫的乌鸦。

在中国青年报社我受到了热情接待。总编是一位又高又瘦的年轻人,他说:他很高兴我能到北京来,我们可以共同落实毛主席“百花齐放”的方针。我回答说:我也十分高兴能到北京来,我知道有很多工作等着我去做。我还补充说,我随身带来了三卷本的《毛泽东选集》,我想抽空认真拜读。他们听了我的话后非常高兴,也十分赞赏我的态度。整个拜会期间,我们喝着绿茶,大家彬彬有礼,平静地交谈,其间我们还赞扬了毛泽东以及他“百花齐放”的方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