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金宣《感悟人生》
近日,读了张金宣写的《感悟人生》一书,我忽然替自己感到脸红。坦率地说,《感悟人生》一书所体现的人格力量和人间温暖,让我的文字显得苍白无力。
张金宣当过乐清县常务副县长和县委副书记,后来组织上提拔他当文成县县长和瓯海区区委书记,他却概不接受,偏弃官为民。张金宣为何这样做,当年许多人猜不透,我也一样。但今天读了《感悟人生》之后,我才明白,原来,张金宣是现代版的苏东坡,一肚子“不合时宜”。不合时宜,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不敢多说,不过,我赞赏张金宣,至少他的人格是独立的,在他身上,有一种挑战并改造环境的勇气,而这种勇气,正是当下我们的时代所热切期待的。
在《感悟人生》中,张金宣不枝不蔓,平实地重述了一段惊心动魂的历史-- 一九八六年,温州地区骤然发生“抬会”崩溃事件,民间一片混乱。七月间的一天,平阳、苍南两县四百多名妇女会员闯入乐清县政府大院,她们哭天喊地,强占办公室,冲进食堂掏饭吃,好几个人当场晕倒在地。见此情景,机关干部纷纷锁门离去,个别干部甚至跳窗翻墙从后门逃离,而在家的县五套班子领导则全部撤离到几里路外的县人武部防空洞作战室里,搞所谓的“商量对策”。就在这个时候,作者在书中写道:“我决不能避开,如果县领导全部回避,会引起会员群众更大的误解和反感,场面就会失去控制并将导致严重后果。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从办公室出来,派人把晕倒的妇女送往医院抢救治疗后,跑到人群中间高声地说:‘我是县委副书记,会案清理工作是我分管的,天气这么热,你们这样闹下去也不能解决问题,请你们派出代表到三楼会议室协商对话吧。’”
我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我瞪大眼睛,细细地看这段文字,怎么也找不出虚假之处,倒是从文字的背面,看到了一个有人格力量、有悲悯情怀的“大我”。不客气地说,这个“大我”,让许多见诸于自传中的“小我”相形见绌。
读《感悟人生》,还有一种绵长的情感在拽着你,温暖着你的心。张金宣不是作家,他写亲情、友情、乡情、百姓之情,虽然文字过于直白,不够丰润、委婉和含蓄,但这些文字却强烈地凸现出朴素、真实、大胆的品质,富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书中写道:七十二岁的老母亲不想拖累子女,坚持每天给患了“半边风”(半身不遂症)的七十九岁的老父亲做六件事:三餐喂饭喂水,定时喂药,擦洗全身,换洗衣服,翻动身体,搀扶伺候大小便。另外,老母亲在夜间还常常起来查看情况,冬天更叫人一起将老父亲抬出门外晒太阳。老母亲这样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三个月五个月,而是整整五年,共计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书中还写道: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大嫂在城北幼儿园里管理幼儿,“她心地善良,食堂供应的那点粥,她先喂别人小孩了,而自己四岁的女儿张茂娟却活活地饿死了”。读到这些文字,说真的,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而留在心田的,是一片温暖。
知情的人都知道,张金宣的婚姻十分不幸。他和妻子是托了“父母之命,媒酌之言”而凑合在一起的。他妻子不识字,观念陈腐,脾气也不好,他们结婚都三十多年了,至今二人仍然视同陌路,甚至谁都不敢正面看对方一眼,谁也没有当面叫过对方一句名字。多少人劝过张金宣,让他解除这桩“死亡婚姻”,而温州市纪委某领导则干脆地对他说:“赶紧离婚吧,我会同市委组织部说的。”但张金宣没有同意,他依然选择痛苦,并在《感悟人生》一书中更多地为妻子说话:“她更是无辜的。她作为妻子,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她为拉大三个孩子付出了千辛万苦;她没有在我执政期间添乱或制造麻烦;她从未做过有辱张家门庭声望的丑事。”读这些文字,够了,它让人有理由相信,至少在张金宣身上,我们的时代,人间的温暖并非远逝或消失。
二○○八年五月六日于乐成马车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