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翡翠白玉汤(1)

有一段很有名的单口相声,叫《珍珠翡翠白玉汤》,是刘宝瑞的代表作。讲的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一个民间传说:朱元璋在落难之时,几个乞丐给他烩了一碗各自要来的饭,说是珍珠翡翠白玉汤,其实就是馊豆腐,烂白菜叶子烩的。这碗饭救了朱元璋一命,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吃遍山珍海味,都找不到当年那碗饭的感觉。专门找来那几个乞丐,来给他炖珍珠翡翠白玉汤。

这个民间传说,虽然没有具体的历史记载,却比历史还要深入人心。

真实的历史上,刘秀却有着类似的经历,只是,他吃的不是珍珠翡翠白玉汤,而是两种别的食品,两顿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饭,却让刘秀一生难忘,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是谁为刘秀献上了这两顿饭,能够让他刻骨铭心?

四四 “豆粥麦饭”的历史和传说刘秀带着人从蓟县跑出来,队伍当中唯一的“北道主人”耿弇也失踪了。刘秀只能决定南逃回洛阳。但是河北来的时候容易,想回去就难了。王郎重赏通缉刘秀,捉住刘秀者,可以封十万户侯。王郎虽然是算命先生出身,但他还是颇有心机的,在有些事上算得很准。他深知,刘秀在河北晃悠着,那就是眼中钉、肉中钉、骨头里面的钉、铁板钉钉的钉子户,所以他不惜成本要消灭刘秀。

刘秀要想回去,河北各个城池都不能再进了,有蓟县差点被包了饺子的这次教训,刘秀“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不敢进城,吃饭也都是在路上。他的队伍日夜兼程,迎着漫天霜雪,天特别冷,很多人脸都冻裂了。再加上都在室外活动,吃饭也只能饥一顿饱一顿,这生活可以说是真低碳了,过低了,简直是一点碳也没有,只能叹气了。到了饶阳县境内一个叫做无蒌亭的地方,大家又冷又饿实在走不动了,就在亭子里歇脚。刘秀几乎就要昏迷过去,他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也经历过政治斗争的凶险,但是以前至少在吃饭上,还是没有断过顿的。这是他第一次亲身体验到饥饿和寒冷的可怕。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就像是饿狼冰凉的爪子,在挠你的心。那个夜晚对他来说,比半生都要漫长。风嗖嗖的,肚子咕咕的,头蒙蒙的,他估计也中了伤寒,眼看着就挺不住了,这时候多亏了一个人帮了大忙。这个人又是冯异。

冯异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竟然搞到了豆粥,热气腾腾地端给刘秀:

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刘秀看到这碗豆粥,心里太感动了,也不顾得多说什么了,豆粥喝得那个美啊,入口柔,一线喉。喝下这碗豆粥,他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起来,对大家说:“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冯异字公孙,他的意思就是,昨天喝了冯公孙这碗豆粥,饥寒全没有了,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这豆粥还真救命。用现在的话说,刘秀喝的豆粥相当于药膳,既能充饥,还有一定的治病的效果。黄庭坚有诗云“豆粥能驱晩瘴寒”(《答李任道谢分豆粥》),刘秀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豆粥事件之后,刘秀一行人又到了南宫,谁知道遇到了大风雨。冬天的雨,是刀子一样的冰雨。刘秀他们也够惨的,刚刚是无蒌亭,现在又是大雨,屋漏偏遭连夜雨。大家衣服全淋透了,也巧,正好在路边发现一处空房子,刘秀他们就进去避雨。在这个房子里有一个灶台。冯异抱着柴禾,邓禹生火,刘秀把淋湿的衣服脱下来,放到火上烤。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也许刘秀此时会想,要是再有碗豆粥喝喝该多好。不过,豆粥冯异确实是没有了,但他就像是一名魔术师,开始了新一轮表演。前几天献豆粥,不算什么,接下来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他弄出了一些麦子,煮成麦饭让大家吃。这还不算什么,接下来冯异又用一堆菟丝草,做了一件菟丝披肩送给刘秀。

刘秀的衣服正在火上烤着呢,自己光着膀子,那么冷的天,有这个披肩一披,暖和多了。这披肩虽然是菟丝草的,在那种情况下比鸭绒还要珍贵。

冯异的综合能力确实高,既能为刘秀出谋划策,又能在最关键的时候解决最难解决的细节问题。别小瞧豆粥和麦饭,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大家的命,是刘秀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啊。有一段河南地方戏,一直流传到今天,名叫《刘秀喝麦仁》,麦仁就是麦粒煮的饭,戏中有段唱词和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可谓异曲同工,意思就是刘秀当了皇帝,就想喝当初的麦仁:

汉刘秀洛阳登了八宝,常想着热腾腾的玉麦仁,那文官做饭吃着都不美口,武官做饭吃着还不顺心,文武官做不中如意的饭,光厨师赶走三千六百人……真实的历史上,刘秀不可能为了吃个麦饭,光厨师就赶走三千六百多人,一天换一个厨师,还得折腾十年。但是这能进一步突出,麦饭和豆粥对于当时的刘秀来说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刘秀登基后六年,有一次在向冯异下诏的时候,还提到这件事:

仓卒无蒌亭豆粥, 沱河麦饭,厚意久不报。(同上)当初的豆粥和麦饭虽然在肚子里早就消化干净了,但是,这份温暖的情谊却长留在了刘秀一生的记忆中。

再往外多说一点。相对于历史本身来说,民间传说、地方戏曲,往往更被老百姓喜闻乐见。同样是一件事,戏曲会演绎得非常生动。比如三国时关羽离开曹营去投奔刘备的那段,在《三国志》上只有寥寥几笔,曹操封关羽为寿亭侯,并且“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言简意赅,足以说明曹操对关羽是很好的。但是,究竟有多好呢?大家不理解,赏赐了什么呢?大家很关心。戏曲里就抓住了这一点,开始演绎了。京剧里,这段叫《关公辞曹》,直接让曹操对着关羽唱:

在曹营我待你恩高意好,上马金下马银美女红袍。

保荐你寿亭侯爵禄不小,难道说你忘却了旧日故交?

这就突出了赏赐的内容:金银财宝,美女红袍。不过相对来说,京剧还是阳春白雪,同样是这个情节,蒋星煜先生的《以戏代药》上,记录一段河南曲子,风格就完全不一样,也是曹操向关羽表示自己够意思,曹操是怎么唱的呢:

在曹营我待你哪样不好?顿顿饭四个碟两个火烧。

绿豆面拌疙瘩你嫌不好,厨房里忙坏了你曹大嫂!

还有一个版本,细节更生动,尤其是用河南方言:

在许都我待你哪点儿不好,顿顿饭包饺子又炸油条。

你曹大嫂亲自下厨烧锅燎灶,大冷天只忙得热汗不消。

白面馍夹腊肉你吃腻了,又给你蒸一锅马齿菜包。

搬蒜臼还把蒜汁捣,萝卜丝拌香油调了一瓢。

我对你一片心苍天可表,谁要是不仗义谁是鸟毛!

这表现力实在超强。对于老百姓来说,寿亭侯和赏赐都是虚的,不吸引人,但是曹大嫂亲自下厨,七个碟子八大碗往外端,又捣蒜泥,又倒香油,这么多好吃的伺候着,那曹操对关羽多讲究,多仗义啊,关羽还非要回去找他大哥,那关二爷是何等忠贞不渝的英雄啊!王朔说,他早年看《红灯记》,李玉和唱“鸠山设宴——”,他就馋得流口水,心想,搁我,都设宴了,就交个朋友吧。

民间传说,有很多都是建立在历史上的发挥和想象,和生活又能有紧密的联系。在民间传说中还有“王莽追刘秀”的说法,还有刘秀是汉成帝儿子的说法,这都是不符合史实的,但是和史实确实又有那么一点点瓜葛,追刘秀的不是王莽是王郎;刘秀也不是汉成帝的儿子,而是王郎冒充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正是有这两点史实的存在,才会产生这些民间传说,也正是诸多传说,通过街传巷议,让历史有了更加鲜活的面貌,有了打动人心的锣鼓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