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起兵(4)

和刘[]说好之后,刘秀又跟着李轶一起回宛城,和李通去做准备工作。到那里,才知道李通家出了灭门之祸。李通的父亲李守当时还在长安工作,李通心想要是自己在南阳造了反,父亲在长安跑也跑不及。李通就派人去通知父亲,让父亲赶紧请个假回来。他派的这个人,是自己的堂侄子,结果堂侄子走到半路病死了。尽管这样,李守还是知道了儿子要造反的消息。史书上没有解释李守知道此事的途径,只说是“密而知之”。到底怎么知道的呢?有两种可能:

第一:心灵感应。英国生物化学家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延伸的思想”:与电磁场的存在一样,当一个人的想法和意识在空气中游荡时,很可能被别人捕捉,形成“心灵感应”,当然,这种心灵感应大多在互相了解很深的人之间发生,比如父子。

第二:谶语推算。李守是谶语学科高材生,连“刘氏当兴,李氏为辅”都能推算出来,自己儿子有点什么异常的想法,还不好算啊。他知道“刘氏”指一名叫刘秀的人,却想也没想过“李氏”就是自己家的人。

得知儿子要在家乡造反的消息,身在长安的李守,心里就拧巴了。他先是找自己的同乡好友——中郎将黄显商量,说:“我儿子要造反,为了保命,长安我不能再呆了,我得撒丫子跑。”史书上说李守“身长九尺”,这个头跑起来应该挺快。可黄显说,你不能跑,人家都能跑,你不能:

今关门禁严,君状貌非凡,将以此安之?不如诣阙自归。事既未然,脱可避祸。(同上)黄显是说,如今到处都在戒严,你的形象这么奇异,个头到哪儿都鹤立鸡群,想抓你太简单了。不如趁现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向皇帝交代,坦白从宽,主动做污点证人,让皇帝防患于未然,皇帝一高兴,肯定能免罪,说不定儿子的罪也能免了。黄显真是李守的好朋友,完全是站在李守的角度,为他分析问题出主意。李守一听有道理,就写了一封检举信,内容是大义灭亲,交给黄显,让黄显代他禀奏朝廷。黄显拿到信,还没来得及给王莽看,李通造反的事就走漏了风声。李通的保密工作确实没做好,他以为谁都不知道,没想到远在长安的父亲知道了,官府也知道了,然后皇帝也知道了。

留在宛城的李家的人,都被官府抓获,就一个人跑了——李通,他的个头肯定没有父亲高,所以跑了。王莽大怒,要杀李守。这时候,身为李守的好友,黄显出来说话了:“皇上,李守是个好人,他知道儿子要犯逆天之罪,自己非但没跑,还主动写信检举揭发。”王莽一听,有点犹豫了,又看了黄显拿出来的检举信:“那,你说怎么办吧?”“臣愿意押着李守,一起回老家,给他儿子摆事实讲道理,要是他儿子李通不听,我就命令李守向北自刎,以谢皇帝大恩。”王莽想了想,说道:“这么着也行啊,要不就按你说的办?”

可是,就在这时,南阳太守来了一份特快专递。别的快递要钱,这个快递要命:

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欲杀守,显争之,遂并被诛。(同上)快递的内容是南阳太守对抓到准备参与造反的李家人的突击审讯,里面有李通造反的详细计划。王莽原来光知道李通要造反,不知道计划这么具体,这么有针对性。所以,当场改了主意,要杀李守。黄显这个人真仗义,这时依然坚持为李守说情。就被王莽一同杀了。

李守和黄显,既是老乡,又是一对好朋友。朋友也许能帮你成事,也许会耽误事,但是真正的朋友,确实是可以死在一起的。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公元22年,秋高气爽的长安刑场,这对朋友的血溅在被风吹起的黄叶上。在他们身后,是一排同样被五花大绑的人,这些人是李守在长安的家眷亲属,哭泣着等待刽子手扬起的屠刀。这时候的宛城,流的血更多,更浓。李通家的兄弟、同宗有六十四人被“焚尸宛市”,宛城一夜之间变成巨大的火葬场。

这时,刘秀和刘[]已经没有了退路,必须立刻起义,发起战争。战争就像诗人田间写的那样:“从血的那边,从兄弟尸骸的那边,向我们来了,像暴风雨,像海燕。”可是,原来商定的计划没有办法再实行了,去宛城和李通会合的刘秀生死不明,刘[]还在舂陵,苦苦等待着刘秀的消息。刘秀的人没来,李通全家被杀的噩耗来了。刘家宗室子弟感到了空前的惊慌,刘秀的整个家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十 形象的三个层面刘[]没有等到刘秀的消息,李通全家被杀的消息却传来了。刘[]等不及了,再不行动就得出大事。他火速召集了刘家的宗室子弟,还有自己的门客,慷慨激昂地发表宣言:

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后汉书》卷一四《刘[]传》)刘[]的意思是说:“天要亡王莽,这正是我们光复汉室的最佳时机!建国大业要上演了!”听了刘[]这番话,大家全吓坏了。

大家跑的跑,藏的藏,都说:刘[]刘伯升,你这是要我们的命啊!造反是多大的罪过啊?李通家六十四口人被焚尸了,宛城都烧成火葬场了,你还想把舂陵改成殡仪馆吗?

在这种局面下,有一个人突然出现了,他一出现,就扭转了不利的形势。并且他所依仗的,竟然是自己的形象。这个人就是刘秀。

刘秀回来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他穿着深红色的袍子,戴着宽大的武官帽子,闪亮登场。那种感觉,就像周润发在电影《赌神》当中,最后一刻走进赌场,慢镜头,风度翩翩。大家看到刘秀,纷纷说:平常这么老实谨厚的人竟然也造反了!我们就心安了。一个人的形象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成功的辅助。刘秀就是一个形象极佳的人。一个的形象可分为三个层面:外表、装表、师表。从外表上来说,刘秀可以说是历代开国皇帝里最帅的。关于各个朝代开国皇帝的形象,我们做一个对比。史书上对开国皇帝的外表大多是美化的,基本上全是优点,都往好里说。哪儿好看说哪儿,或者专挑好地方说,实在挑不出来,就不提长相的事儿了,只说性格和为人上的优点。有点像报纸上登的征婚启事。我们来看正史上所记载的几名开国皇帝的形象。

《史记》上记载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隆准”,就是高鼻梁,“龙颜”指眉骨突出,“美须髯”,胡须和头发比较茂密,说明男性荷尔蒙旺盛。这几点最突出的,要数“隆准”了,刘邦因此还有个别称,叫隆准公。刘邦算不错,再看隋文帝杨坚,《隋书》上记载“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这个形象就一般了,“龙颔”说他有龙的下巴,下巴长,比周华健的下巴还要长,好看不到哪里去。再看看宋太祖赵匡胤,就四个字:“容貌雄伟”,长得很大气,但不能用帅来形容。朱元璋也是“姿貌雄杰”,多了个“奇骨贯顶”,更谈不上帅,只能说奇特。我们都见过朱元璋的画像,说实话那画师真不容易,下多大功夫,美化出来的结果也是一猪腰子脸。那么,刘秀长什么样呢?《后汉书》本纪中说得很具体:“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高鼻梁可能是刘邦的多代遗传,“美须眉”,不但头发胡须浓密,眉毛也很漂亮;“大口”,嘴巴比一般人要大,嘴大吃四方嘛,符合传统的审美标准;“日角”指额骨中部突起,据说这样的人很聪明,也有帝王之相。所以,刘秀的外表有优势。但是,光凭外表是不行的。

形象的第二个层面,就是“装表”。人配衣服马配鞍,刘秀平常装表得怎样?我们想可能因为家庭窘迫,名牌什么的也穿不起,但是,为什么他在起义的时候,穿着这么光鲜亮丽呢?这可是要去打仗,不是去参加选美。刘秀的装表有什么作用?刘秀到底要干什么?又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呢?刘秀是要给大家两个字:信心。通过自己这一身的装表,告诉大家,我们要有信心,你们看,我这身衣服,是汉代武官的官服,我们光复了汉室,大家都会荣华富贵。我们不反抗,祖先创下的伟业全都没了,我们永远也没有机会再穿这样的衣服。套用诗人田间的那首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敌人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

光有这两个层面,形象的感召力还是不够。形象的第三个层面,也就是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师表。师表的意思,就是要有一种榜样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这一点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下就能改变的,而是日积月累。刘秀一直给人一种老实谨厚的印象,大家对刘秀非常信赖。刘秀的大哥刘[],虽然有领袖气质,纯爷们,但是公信力不够。大家觉得这个人太喜欢冒险,本身就是个亡命之徒,你去赌命可以,我们不能全家老小跟着你赌命。刘秀的出现,给大家吃了定心丸。大家一想,看来造反这件事情还是有前途的,要不然刘秀不会干。我们也可以赌一把,跟着刘秀这个“赌神”,潇洒赌一回。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