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3 八十年不遇——全面裁员(3)

但是现在,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张柳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甚至连个信号都没有提前得到。她和她整个团队就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毫无还手之力。

整个渠道都关掉了,公司会给自己一个怎样的安排呢?她忽然想起,Kevin从今年初开始,每次来北京都跟她提起要她去香港做他的助手。“我很需要你这样的人帮我,反正你女儿也送出国了,身边也没什么牵挂了。北京这边,你就物色个人来接手吧!”每次Kevin这样说的时候,张柳并没有接下茬,她总是觉得还没有到那个时候。现在公司会安排自己去香港工作吗?这是Kevin以前打下的伏笔,他早就知道大陆这边要关掉,跟张柳商量她的前途?

按了按太阳穴,张柳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这个消息在行业里也不亚于一次小小的地震吧!明天,行业里的人就都该知道了。她应该会接到很多老同事、老朋友的询问电话,关心的、好奇的、询问的、幸灾乐祸的都会有……

张柳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看向Kevin,里面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内勤加上外勤,北京加上海,150来人呢!具体怎么处理?什么时候处理完毕?谁来处理?……”

“这些细节都还没有商量,都还不知道。但是明天必须向所有人宣布这个消息,不仅我们这个渠道,其他的两个渠道以及综合支援体系,都会在明天上午10点同时宣布,所以我们渠道明天安排了这么多的会议,一个层级一个层级都要分别传达到。”Kevin耐心解释道。

亚太区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矩阵式结构,两个体系非常分明。一是业务体系,共有三个渠道:直销业务渠道、电话销售业务渠道和商业大客户渠道;二是综合支援体系,说是支援体系,更多是在行使管理监督功能,包括人事、财务、法务、信息技术、办公室行政事务、企业公共关系等部门。这两个体系都是垂直领导,比如说,Kevin是亚太区直销渠道的负责人,他直接领导香港、台湾、中国大陆、马来西亚、新加坡的直销渠道。而在每个国家,各渠道既要接受亚太区直接的业务管理,同时行政上也要接受在该国家综合支援体系的管理。

Kevin让张柳拨电话给企业公共关系部的经理唐兵,找他要审核完成的宣导稿。

张柳一看宣导稿只有英文稿,很奇怪为什么会没有中文稿,明天可是要面对中国人说中文的呢!

“反正英文你们也都看得懂,就差不多照着那意思说吧!我报给老板审批的是英文的,他只看得懂英文。”唐兵解释。

“不行。这种宣布必须斟字酌句,不可以随便翻译。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中文版本。”张柳觉得企业公关部简直有点儿不负责任,“你赶紧把中文稿准备出来给我们先看看,我们要商量一下怎么传达这些信息,准备一下如何回答大家的问题。”

在等待唐兵准备中文宣导稿的时间里,张柳继续她的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是我们渠道呢?为什么是中国大陆呢?”

“你还记得吗?”Kevin答道,“年初的时候,集团首席行政长官发表讲话,今年集团全球要节省5亿美元的费用一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难关。这些要节省的钱,细分下去总是要落实的啊!”

“可是我们集团去年不是还有50多亿美元的赢利吗?”张柳想起前些时候看到的集团首席行政长官发给全球员工的邮件,告诉大家在这样恶劣的经济环境下,公司仍然持续二十几个季度盈利,去年的赢利预计在50多亿美元,他还让大家相信集团的实力,继续努力。

“是有赢利,但谁知道这次金融危机会恶化到什么程度?时间要持续多久呢?所以总是要有所准备,不指望业务上有新的突破和收益上有更大的增长,但要勒紧裤腰带,节省费用啊!”Kevin说。

“怎么也没想到,节省5亿美元的费用会跟我们失去工作密切相关。但其他渠道不是也没赢利吗?我们公司刚来中国大陆三年,正是投入的阶段,怎么可能指望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赢利呢?尤其是我们这个渠道,北京刚开始一年,上海才开始半年,刚刚起步啊!”张柳连珠炮似地发问。

“是啊,正因为我们这个渠道在中国大陆成立的时间最短,目前投入最大,也是产出最少的阶段,所以公司高管层商议的结果是,一致同意把这个渠道关掉。我也不希望是这个结果,但是没有办法。”Kevin耐心地解释。

“就没有其他原因了吗?”张柳有点儿穷追不舍。

“当然,”Kevin停顿了一下,欲言又止,“呃,其他原因不是没有,只是,那已经不重要了。也许以后我会告诉你。”

“这么大的决定,也不会就昨天的会议讨论这么一次就确定了吧!”张柳觉得这个决定过于突然,她休假之前和Kevin谈跟K公司的合作,Kevin还对合作充满信心。自己不过就是休假了半个月,中间也没有接到任何代表要关闭的信号邮件啊!

“其实从去年底已经讨论好几次了。只是说,如果最后同意我们跟K公司合作的话,就会继续运作这个渠道,昨天的亚太区会议彻底否决了我们跟K公司的合作,所以自然就是这个命运了……”Kevin拉过一块大白板,让张柳和他一起计划明天的沟通会,设想大家会问的问题和答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