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锅里的旅程(7)

   “这个呢,”他说,“就是美国正在等待的味道。”他就站在我眼前不过数寸的地方。“你难道不觉得这就是美国要的味道吗?”他好像打拳似的,把头往后一仰,把他的面颊对着我,但保护着自己的鼻子。他占据的位置宽阔且易于采取攻势。他的眼神凌厉,几乎像在冷笑。他瞪着我,等我附议。
  
  “这个,”我说,“就是美国正在等待的味道。”
  
  马利欧满意了,端着他的比萨走出去和客人应酬,然后打道回府,梅默则吩咐我回烧烤部。“马利欧走了,”他说,“你得回去摸你的肉了。”这是深富同情心之举,显现慷慨大度、不畏权势又正确的气度。就这样,我回到团队中。
  
  法兰基解释说:“我们都遭遇过这种事,这样你就会得到教训。这正是厨房的真相,欢迎来到巴柏。”
  
  第二天,我向马利欧道歉。
  
  “下不为例,不可再犯。”他说。他说得好:我从此未再犯错。
  
  如何烹调一颗蛋?
  
  马利欧从马可·皮耶·怀特那里学到了什么?不论是什么,我是不是也该学学呢?我对他们俩相处的那段日子一直很好奇,然后又发现有件事真是巧得不得了(马利欧可不知道这件事,因为他始终未再和怀特说过一句话),那就是,在马利欧辞职后不久,怀特也离职,他走出厨房,锁上门,从此未再回头。就在那时,他跟马利欧一样,展开钻研厨艺的漫长历程,过程艰辛,经济也十分拮据。他虽已当上大厨,却自动报名补习了五年。
  
  对马利欧而言,在那家酒馆打工有如在嬉耍,是一场结局欠佳的冒险,但同时显示出他尚需学习的空间。对怀特来讲,赌注就高多了,酒馆是他主厨的第一家餐馆、一个梦想,而这个美梦落空了,可是这落空的梦也成为转折点:他也明白自己还需要学习什么。“那里就只有我和马利欧两个人,不过是两个小伙子,一晚上替一百人烧菜,自以为自己了不起,根本是开玩笑!我们哪,根本算不了什么。”在怀特看来,他们当时勉强应付得过来,正证实他们俩所知之粗浅。
  
  他辞职之后不到二十四小时,就前往最近的米其林星级餐厅。这家“克莱尔大婶”(La Tante Claire)当时在皇家医院路上,离酒馆不过四百米远,他向店主考夫曼自荐:他不要工钱,主厨愿不愿意给他一份工作?怀特在那儿待了半年(“我知道他只要偷到了我的食谱,就会走人。”考夫曼说)。怀特并不满足,又找到最近的米其林二星餐厅,亦即由布朗克主厨、当时位于牛津郡的“四季庄园”(Le Manoir aux Quatr’Saisons)。他再一次向大厨自荐。接下来两年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儿工作。怀特正准备迈开合乎逻辑的第三步,前往巴黎一家三星餐厅工作时,命运女神出手干涉,他发觉自己又有了开店地点,那就是南伦敦的“哈维”(Harvey’s)。
  
  不过,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那种巧合。我发觉自己忍不住一直在想象,在酒馆逼仄的厨房里工作,有多么难受:两个彪形大汉挤在那地狱不如的地方,打白工相形之下倒还较有吸引力,任何事相形都较有吸引力。这个巧合也启发了我,它告诉我,你若想学习厨艺就该这样:一直去当奴隶,不只跟一位师傅,而是跟好几位,一位接着一位,直到你达到技术娴熟的程度(不论到底怎样才算娴熟),或建立自己的风格(不论得花多少时间),再不然就是总算得出结论,你不过是比任何人都懂得多。我得到的结论是,我得去伦敦,我需要学习马利欧学会的事(这过程为什么没有一个名称呢?拿我的例子来讲,我在这种通过自我作践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到头来总是因为自取其辱,才学会教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