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起源大致上就是有一个人首先为了自己更好地生活,为了获得更丰富的物质条件,或者为了实现某种理想追求而创办起来的。随着企业创办以后,会使用越来越多的员工,所以这个人就成了他们的头脑。所以,事实上,企业的所谓的终极目标应该就是头脑的目标,也就是"王"的目标。
每个王都有他们对于企业的目标和愿景,这个问题在我的头脑里也思考了很多年。多年以前,我曾经把企业当作是我栽种的一棵树,我希望通过努力的耕耘,让它壮大,从某一天开始,它可以年复一年地开花结果,我可以让它交给别人去打理,而我就可以退休,去享受这些果实。
在我研究了道的哲学以后,在我和我的员工们朝夕相处和努力工作的过程中,在我去分析我的员工们内心深处的需求时,我的思想开始慢慢转变了。我发现每个人在本质上实际上都是在追求安定的,虽然每个人都在说要发展,但是追求发展的背后其实是为了追求安定,因为不够安定所以要去求发展。伟人邓小平曾经说过,"发展是硬道理",我猜想,他老人家的意思是说,只有发展才能让全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纷争不断,我认为其本质的问题是为了本国的百姓的安定以及国家的安全。今天在中国社会上的人们如此浮躁和追求成功,其背后的本质应该也是人们在追求生活的安定和保障。当我理解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认识到,企业的"王"的目标应该就是让企业更安定和长寿地发展,才能让员工获得安定和有生之年的保障。
事实上每个"王"都有他们对于企业的目标和愿景,这是不能强求的,但是道家文化宣扬:"国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并说,"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认为,王居四大之一,王应该效法天地,能够承载万物,化育万物而不居功,所以王的道义和责任就是要安定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居有定所,老有所养,让国家风调雨顺,让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教化子民尊天道,尽人事。
其次,从人的本性出发,我认为,为"王"者要先安己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安己的基础上应该要安人。而这就是我所认为的企业经营的使命,也是为"王"者的天命所在,它既符合天道,同时也符合人道精神。
在我所看到的很多的企业家们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企业家都是承担着超额的工作负荷和精神压力,他们的工作时间最长,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最短,他们对于企业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企业家们迎风而立,外部的风浪、内部的风浪,随时随地涌来,工作透支着他们的健康和时间。我认为,生为企业家的经营者,我们也要善待自己,道家文化一直宣扬"贵生",我们的生命是上天赋予的,要善待自己。为此如何平衡好工作和生活,使我们能够保持健康和快乐,在有效工作的同时,也能享受生活的美好,这是身为企业家应该要做的功课。
如果企业家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安定和快乐,让家人安定和快乐,并能让员工安定和快乐,那么,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了。因此,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员工,在有生之年,帮助我们的员工获得安定和工作的能力,这就是我长期以来所孜孜以求的境界。
只是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要顺其自然。我们本着企业的长期安定发展为宗旨,我们只用需要的人和能够发挥功能的人,淘汰那些不能发挥作用的人。但是我们有责任来培育和帮助我们的员工履行他们的功能,我始终认为,天地生人,每个人都应该是有其价值的。所以慎重地选择人和用人,努力为每一个员工找到适合他们的价值定位,对于我们和员工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毕竟是企业行为,企业行为的本质是通过企业机器创造产品的使用价值来获得交换,从而使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功能部件,不是一个慈善机构。身为员工,为自己找到对于企业的价值和实现其功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一个员工连这个概念也不能接受,那么我们去淘汰他的时候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因为从人道的角度出发,他已经失道了。我很遗憾地看到,在我们中国,有不少的人缺乏对于工作的基本认知,不能理解员工对于企业的责任,甚至一些老员工,在工作时间久了以后,会呈现疲态和被动状态,不能对工作负责任,从而逐步失去其对于企业的功能和价值,甚至于企业为了他,还要花费额外的管理成本去控制这些员工的表现。这时候,这个员工对于企业的价值就是负值了,这时淘汰他们的是他们自己,并不是企业。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十分不明智的做法。虽然在很多的公司,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来管理人员的表现,但是在我看来,如果我们的员工能够明理、能够自我管理、能够有良好的性格和价值观,一定比我们人为的管理对企业更有价值。
很久以前,曾经有朋友问我,是要做一个Limited的企业,还是一个Happiness的企业,我当时没有特别去想明白这个问题。但是现在,我觉得,这是每个企业家要问清楚自己的一个问题。企业如人,有的人很富有,但并不一定是最快乐的,也不一定是最长寿的。在安定、富有、健康、声名、快乐、长寿、规模、对环境的正面作用、对社会和顾客的价值之中,我们取什么?在我看来,我们应取的企业观应该是:安定、健康、有价值、长寿,但不求规模。
在我们所处的电机行业,我看到过一些在欧洲的为数不多的企业,有的已经有50年的历史了,但只有不到100个人。它们使用高端的设备,合适的人才,先进的管理工具;它们有着极高的生产效率和极低的管理成本,生产世界上最高品质和最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而支撑它们的主要是技术研发能力,这些企业大多有技术出身的老板,他们重视技术,重视基础,从不好高骛远,有着很深的技术根基,但同时他们也不故步自封,他们一直走在行业技术的前沿。我相信,他们一定是以研发为荣耀,对于技术开发和技术探索有着深度的信仰和高度的兴趣;这些企业大多数是家族企业,而不是资本控制下的企业。他们不同于大公司,他们可以坚持和传承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他们更专注和安定地走自己的道路,他们对于技术的开发已经不是任务的概念和求生的手段,而是热情、快乐、信仰,以及包含了人生的价值感在里面。为此,他们十分安定、快乐和健康,而且我认为这样的企业模型一定也是长寿的。这是基于以下的原因:
我认为,企业如人,一个健康的人在其出生的时候一定禀赋了一种优良的先天的元气。而我认为,对于企业而言,一种可以称得上是元气和根基的东西应该是企业的技术根基,以及在后天不断对这种生命之根进行坚持和深化。其次一个人的健康还在于其后天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安定的生存之道,他们懂得节欲,而不会去透支自己生命的能源。我认为,技术出身的企业家一般比其他行业的人会更脚踏实地、更理性和有逻辑,更少投机的行为,更善于使用科学的力量去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模型。同时他们也是开放的和与时俱进的,而且企业的长期安定一定也培育了他们的温厚与平和的心态,孵化了一种企业文化,培育了全体员工的一种默契与顺畅。就好像是人的身体一样,所有的脏器是安定和功能完好的。所以因为这样的企业符合了长寿的逻辑,如我们中国养生学家所描述的那样:阴阳调和、五脏安定、魂魄内守,因而才能够基业长青。
这就是我所向往的企业模型,这样的企业不复杂,安定顺遂。我认为在这样的企业中,员工是安定的,老板是轻松的,管理是简单的。它一定是不大的,它不去争抢世界,它拥有着自己的成熟的顾客群、成熟的员工团队和供应链,在这个物流价值链中,它很稳定地履行着自己的价值功能。我相信这世界上一定有很多这样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才真正称得上是无为而治。
从道家的思想出发,企业最高的修为是无为而治。从字面上来看,好像的意思是说,不要刻意,一切顺其自然,企业就大治了。但是在这句充满哲理的话中,所包含的道路是漫长的和艰苦的。在我看来,所谓的无为而治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件事情是创造一种科学化的机制,这种机制应该是简单的,但是符合安定和长寿逻辑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能够自动运行,不需要人为的刻意管理。
第二件事情是创造一种企业哲学,或者说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告诉我们什么是要做的,什么是不要做的,应该要坚持什么。这种哲学确定了企业长久发展的哲学基础,在遭遇内部和外部的大的环境变化的时候,企业能够坚持自己的理念,并作出正确的取舍。
第三件事情是要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一个长寿的人一定是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简单的生活方式。
当我们有了大的企业的愿景以后,还需要对目标进行量化,这样会使我们的心中有一幅明确的蓝图,并进而确定达到目标的战略和战术。但是量化的目标包含什么,终点在哪里,这是我们首先需要界定的。当然这对于每个企业都是可以完全不同的,以我来讲,我的目标的设置就是以我退休为终点的。我要清晰地告诉自己,到达什么时候我可以退休了。这里边所包含的内容并不是以年龄来论断的,而是包含着以下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企业的财务数据指标。我的方法是十分简单的,我首先选择的一个变量是员工的数量,比如我评估一个企业,使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以及我自己的能力,能够管一个多少人的团队,再多的话可能是我能力所不及的。然后后面就好算了,你可以分别算出为这些员工准备10年的存粮和安定的基金、企业的抗风险基金、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必要的发展基金。这都可以一一地进行量化和计算,所以财务指标是可以明确地量化的。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是否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组织和机制,这个组织和机制能够保证我们的企业在未来的若干年内能够正常地运转。在我看来,如果把企业比喻作一个人体结构的话,那么组织和机制就是人体的内部结构是否合理的和健康的指标。
第三个方面,是我们是否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营销模式,这个营销模式能够让我们在未来的三年之内获得正常的运行。在我看来,如果把企业比喻作一个人体结构的话,营销模式就是人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和获得生存的方式。
至于为什么把时间定在2-3年的原因,是因为新的组织头脑将应该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应变的措施。总之我们要给后来者一个基础,但是不能固化和僵化,才能让他们保持与时俱进。
第四个方面,是我们是否已经培养好了接班人,这个接班人能够传承我们的企业文化,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和修为。
上述的四个方面,就是我对于企业的工作目标,我也很期待能够早一些休息。我很想要游历遍我们祖国的名山大川,也很想去看看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虽然我们不是现在不可以享受,但是现在的旅游我是不太愿意参加的,因为那个叫做参观。真正的游历是我们要获得心灵的感受,与大自然产生共鸣,吸取山川的精华,聆听来自远古的教诲。它需要我们有无尘的心,无极的时间,而当我们使命在身的时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