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解隐语

  副宰相崔焕章正准备出门参加早朝。穿戴整齐了,让人顺过轿子,稳稳当当坐上去。扈从开启大门,却发现门前倒着一个饿汉,嚷道:"哪里来的饿死鬼,大人要早朝了,还不滚一边去!"饿汉一声不吭。扈从过来拨拉他,直如死人一般,倒有些害怕了,便来禀告崔焕章。

  崔大人一听,赶紧过来瞧看,发现饿汉形容不似中国人,眼窝深陷,嘴唇龟裂,头发都赶粘了,最起码得有十多天水米不打牙了。好在胸脯微微起落,还有救,忙吩咐人:"这人没死。快抬进去,好好抢救。先给他熬点稀饭!"安排妥当了,才放心上朝。

  罢朝回家,崔焕章挂念饿汉安危,便来探视。听下人们说道:"气息还有些微弱,不过没有生命危险了。给他熬的银耳莲子粥,喝了好几大腕呢!"崔大人听了,放心地点点头,又吩咐下人:"这个人不像是中国人,肯定是从西域过来的异族,大唐天子怀柔远方,不能怠慢了他。"过了半月,饿汉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这一天崔焕章罢朝,从宫里领来一位管理藩务的官员,精通西域诸民族语言,带至饿汉面前了解一下情况。官员一看,便说:"这汉子是昆仑族人。"崔大人问道:"昆仑族?好陌生啊!"官员笑道:"是呀,昆仑族世代生活在昆仑山下,鲜与外界交通。如果我没记错,还是贞观年间的时候,昆仑族南北两位酋长齐来长安觐见讨封。当时家父打理藩政,粗通昆仑族语,给贞观天子做的翻译。"崔大人捋了捋胡须,说道:"原来如此,那么贤侄也一定懂昆仑族语了?不妨代老夫问些问题!"官员说:"愿意效劳!"崔大人说:"你问他,叫什么名字,为何长途跋涉来到长安。"官员点头,转身对半躺在床上的异族汉子,用昆仑语问他。那汉子听这里有人会讲昆仑语,眼睛顿时一亮,精神也振奋了,唧唧呱呱说了一大通话。

  崔大人仿佛在听鸟语,迷惑地望着官员。官员笑道:"他说他叫磨勒,南昆仑人,因为杀死酋长,不敢再呆在昆仑族了,这才沿着大河一路来到长安。谁想一到唐朝内地,无处打猎,身上又没钱,因此饿倒。"崔大人又问:"他为什么杀死酋长?"官员又用昆仑语问了。磨勒流下泪来,含着巨大悲痛,将如何遇到心上人登珠,登珠与老母如何被酋长顿巴害死,自己又如何深夜割下顿巴头颅,前前后后跟崔大人说了一遍。

  崔大人感慨不已,说道:"原来是昆仑族的英雄。唉,自古英雄多磨难,好在你现在脱离危险了,如不嫌弃,可安心住在我的府上,衣食无忧,帮忙照料一些家务,也就行了,省得你到处流浪,无处所归。"官员将这话对磨勒说了。磨勒深受感动,跪倒在地,说道:"磨勒愿终生为奴,服侍大人!"崔大人非常欢喜,命人摆设酒宴,一则款待官员,二则为磨勒成为相府一员表示庆贺。磨勒见崔焕章如此对待一个流浪的异族人,心中叹服,决心日后必报大恩。

  就这样,磨勒在相府为奴。一般人不知底细,只知他是昆仑族的,便称他为昆仑奴。磨勒收敛豪气,变得默默无闻,与人无争。因此没人找他麻烦,日子过得倒也平顺。不过两年工夫,磨勒已尽通汉族语言,还跟崔大人四处办事,颇增长了见识。平时事少的时候,只以陪伴崔大人之子崔生为乐,不知疲倦。

  崔生是崔焕章的独苗。容貌倜傥,性格温润如玉。惟秉性孤介,不堪与流俗同污,跟磨勒非常投合。磨勒虽然年长崔生二十几岁,与崔大人相若,但友情这东西,只要相投相知,似乎与年龄无关。平时,崔生叫磨勒几篇诗词,磨勒理解起来费劲,可单单喜欢那抑扬顿挫的腔调,行云流水的节奏。磨勒不白学,诵读之余,教崔生骑射,磨练崔生野性。二人相得益彰,各得其乐。感情日进,堪称忘年知己。

  崔焕章官至副宰相,虽说不小了,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但朝中的几位头面人物不敢得罪。尤其是郭子仪,他是中兴大臣,大唐朝要是没有他,说不定早完蛋了,因此没人敢不买他的帐。这些天,郭子仪染病在床,朝中人心惶惶,争相到郭府探视。崔焕章也不能例外,便让儿子崔生携礼前往。崔生现在的官职只是一个千牛备身,说白了就是宫廷警卫员,按理他尚不具备探视郭子仪的资格,一个卫戍兵如何到得了司令首长的眼前?但加上崔焕章副宰相这层关系就可以了。

  崔生领父命,不敢耽搁,备好了礼物,让仆人挑着,奔郭子仪府上而来。郭子仪正躺在床上,听人禀说崔副宰相差儿子崔生前来探视,不敢轻慢,命歌姬卷起帘笼,让崔生进来。看见崔生一表人才,非常爱惜,命人看坐,又让人奉茶。崔生称谢,偷眼打量五屋内的陈设布置。郭子仪躺的一张紫檀木胡床,前边是太师桌太师椅,古朴素雅,别具一格。又床前站着三位歌姬,充当侍女,个个美艳绝代,一个穿红绡,一个系碧裙,一个裹紫杉。流盼生辉,夺人魂魄。崔生不敢留连,遂低头不语。

  郭子仪见崔生举止安详,发音清雅,十分喜爱。正巧厨娘端着一个精致的小金钵上来,里面盛着甘酪,又有几颗硕大樱桃浮着,色香俱全。郭子仪不忍独享,便让红绡女盛了一碗给崔生。崔生面皮薄,见红衣歌姬亲自送来,早已是飞红了脸,说什么也不肯吃。

  郭子仪哈哈大笑,对红绡女说:"他既不肯吃,你喂他吃好了。"红绡女领命,真就移玉手来喂崔生。崔生再也不能推辞,含羞带臊地吃了几颗。红绡女见崔生紧张的样子,噗哧笑了。一会儿,郭子仪乏了,崔生便告辞出来。郭子仪拉住他的手说:"以后要常来!"又让红绡女代为送客。

  崔生忙说不敢,便抽身出来。来至门前,揖躬告辞,想要谢谢红绡女喂食,又不好意思开口,扭扭捏捏十分狼狈。倒是红绡女大大方方说:"公子慢走,以后常来!"话中似有未尽之意,表情也好像还有话说。崔生惦念,几番回顾,依依不舍。红绡女相送已久,突然做了一套动作:竖起三个指头,然后手掌反复三次,最后指了指胸前佩戴的小铜镜。说道:"记住!"崔生迷茫,不知甚意,待要细问,红绡女已经关门进去了。

  崔生解不开扣,一路上绞尽脑汁,也不明白红绡女到底什么意思。回到家中,因惦记红绡女这则隐语,书也无心读了,箭也无心射了,唉声叹气,茶饭不想。这是年轻人坠入爱河的征兆。

  磨勒看在眼里,心中暗自发笑。回想起自己初遇登珠时的心情,也是甜蜜冲动的,可是现在……磨勒心里一沉,视线又模糊了。

  这时,磨勒听崔生痴痴地吟诗道:

  误到蓬山顶上游,明珰玉女动星眸。

  朱扉半掩神宫月,应照琼芝雪艳愁。

  神情痴傻,神迷意夺。磨勒看崔生实在难受,心有不忍,便问:"公子心中有什么事,如此伤情,何不说与老奴知道,替你想想办法。"崔生摇头叹息,说道:"你怎么会知道我的心事!"磨勒真诚地望着崔生,说道:"说来听听,我幸许还能帮你呢!"崔生一想也是,磨勒见多识广,没准真能帮上忙,于是便把红绡女打隐语的事告诉了磨勒。

  磨勒听了,哈哈大笑,说道:"这是小事一桩,何不早说!"崔生着急问道:"这是什么意思,赶快告诉我!"磨勒不慌不忙说道:"郭子仪府上有十院歌姬,长安人尽知,立三指的意思是红绡女住在十院中第三院;手掌反复三次意即十五,又指胸前小铜镜意思是指月圆之夜,前后合在一起就是,十五月圆如铜镜,郎君三院赴幽情。那红绡女子有情与你呢,让你去找她相会。"崔生听了,欢喜异常。萎靡之情顿去,不过转而愁生,说道:"郭府警卫森严,哨兵林立,深夜摸进三院,谈何容易!"言罢,又愁肠百结,哀叹连连。

  磨勒心想,此时正是我报答大恩的时候,何不成全了这桩美事。也不枉崔府收留我一场。于是站起来说道:"要做成此事,倒也不难,老奴愿为公子玉成此事。"崔生大喜,起身下拜,说道:"倘能玉成此事,我愿认你作义父,奉养天年。"磨勒赶紧搀扶起来,说道:"公子无须如此,磨勒只愿终身为奴,服侍公子。今天是十三日,后天入夜,准备好两匹青绢,我自有办法!"崔生一看磨勒成竹在胸的表情,仿佛吃了定心丸,重新打起精神,期待着后天夜里与朝思暮想的红绡女相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