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感情123:初恋时不懂爱情(2)

晚自习的时候,事情传到了老师耳朵里。

陶老师愤怒地回到办公室,与曹老师争执起来。一个主张要开除学籍,杀一儆百;另一个主张宽大处理,前途为重。争执没有结果,老师们不欢而散。

教室里,俞敏洪在沉默。他不曾注意到萍的异样,如果他私下拆开信封,结局会不会好一些?他心不在焉地翻着书,一边想着萍离去前的眼神,一边偷偷瞄着自己的同桌红,不知她心里怎么想。

相思意:不能述说的秘密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

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跟我在一起。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

——《同桌的你》

同桌,是一个很温馨的字眼。朝夕相处,默契只在微笑间;一个眼神,胜过万语千言。一起抱着课本死啃着背不完的单词,一起趴着研究千奇百怪的题目,面红耳赤地争执,彼此相扶地进步。

同桌,可说是战友般的情谊。可是,在俞敏洪和红之间,似乎比战友间多了那么一点难以言明的感觉。

傍晚时分,每当俞敏洪走在回家的路上,总能看到在溪边洗衣的红。

待红快洗完衣服了,俞敏洪才走近去。红回头见是他,微微一笑,将衣服都收拾进盆里,在衣襟上擦擦手,同他一起在溪边的柳树下并肩坐着。

夕阳穿过柳枝,在地上留下点点光斑,随风轻轻晃动。红的脸上有些泛红,或许是夕阳映红了脸,或许是俞敏洪的眼神偷偷的一瞥,点燃了年少的羞涩。微风吹动溪水,泛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也在俞敏洪心里泛起了止不住的涟漪。年少时的情意如此单纯干净,只是并肩坐着望向远方,空气里带着莫名的清香,身边的世界也变得风朗月清起来。

不知何时起,红望着远方的神情里夹杂了一丝忧伤。红的父母离婚了,父亲离开了红的生活,母亲带着红过起忙碌的单亲家庭生活。俞敏洪有所耳闻,却不知如何开口安慰。

红开始变得孤独,她不再是从前那个爱哭爱笑的活泼的女孩子了。她变得日益沉默起来,仿佛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沉思,或者只是发呆。纵使在人群中,在人声喧闹里,她依然感觉彻骨的孤独。如同朱自清说的:“热闹都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惟有坐在俞敏洪的身边时,红会感觉温暖。俞敏洪有坚强的臂弯,虽然她不曾依靠过,但她知道这个沉稳的男孩可以让自己依靠。他虽然没有喋喋不休像亲戚一样安慰她,但她知道他的眼神里有怜惜。

红就像孩子般在俞敏洪的眼里找到力量,支撑她每日回家后面对母亲那依旧忙碌的身影和日渐黯淡的容颜。

期末考试近了,这一天,曹老师说要换座位,要将坐在最后一排角落里的红调到中间来。红低头摆弄着衣襟,轻轻但坚定地说:“我不换。”她舍不得离开这个座位,教室的角落里,让她感觉安全;更重要的是,身边的俞敏洪,让她感觉温暖。

曹老师也发现,红在同俞敏洪说话时,眼神里的戒备似乎便放松了许多。她趴在桌上,侧头听俞敏洪讲解题目时候的眼神,满是欣喜与期待。曹老师静静看着,心里微微叹息。

揭榜后,红成了班里惟一落榜的学生,直到第二年才考上当地的师专。看着一批批到学校里辞行的昔日同窗,红心中有一种酸楚与凄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着窗外的他们神采飞扬,彼此交流着接到通知书的喜悦,红只是在教室里看着熟悉的一桌一椅,听着老师熟悉的授课内容,而身边的同学已经物是人非了。

俞敏洪来了。他考上的是北京大学,理所当然地成为众人的焦点。红往外看,见在人群中,俞敏洪心不在焉地回应着大家的羡慕与夸奖,不时侧头往教室看看,眼神里有些焦急。直到人群散去,剩下俞敏洪一个人站在树荫下。他在等红下课。

当红走出教室,俞敏洪远远地看着她微笑,那微笑依然温暖,更多了自信与欢喜。但红望着前方的路,不敢与俞敏洪四目相接。

两个人在树荫下,微风将树叶吹出沙沙的声响,红只是模糊地记得自己叮嘱俞敏洪路上小心,保重身体,诸如此类。俞敏洪灿烂的笑容、清朗的声音在她心中回响,而她的思绪一团杂乱。俞敏洪尝试着承诺些什么,温柔地望着她,而她却只是胡乱将话扯开来。她不知自己在逃避什么,又或者只是不愿意相信他就要离开,消失在她的生活之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