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谋密划而清内难、定国策的张说(二)

  五、倡议崇文重道,执掌文史大任

  张说向玄宗提议开文馆、置学士。开元五年,玄宗指示在东都编修经史子集四部书,修书处所乾元殿的东廊称为乾元院,次年命名为丽正书院;张说任修书使,总领书院的全面工作。一批学者在书院中从事编纂工作,还为玄宗讲学。官府为他们提供了优厚的供应。中书舍人陆坚认为这些文人无益于国家,白白耗费精美的膳食,准备奏请取消书院、遣散学者。张说听说后,对宰相们说:"自古以来,帝王功成名就,往往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或者修造楼台池阁,或者迷恋声色狗马。圣上则不然。他崇尚儒教,重视道德,亲自讲论学问,还延纳学者,校勘图书。现在的丽正书院,就是圣上制礼作乐的机构,是千秋万代的榜样,花销经费为小,有益国家为大。可是陆先生偏偏作如此想,是多么狭隘啊!"玄宗知道这件事后,在鄙薄陆坚之馀,更加坚定了崇文重道的信念。

  开元十三年,玄宗在东都集仙殿同张说等大臣宴集。酒酣耳热之际,玄宗说:"神仙不过是虚构的说法,为我所不取。贤人才是国家的栋梁。我今天在这里同诸位贤卿聚宴,应该将集仙殿改名为集贤殿。"玄宗于是将丽正书院中五品官以上的学者任命为集贤院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由张说总管集贤院事务,充当大学士。张说惶恐之至,立即谢绝道:"学士本来不加'大'字,中宗为了宠任大臣,才开始有了这一称谓。我不敢接受这一称号。"玄宗只好接受了他的请求。

  张说在集贤院学士中一贯坚持这种礼让的作风,从不摆院座的架子。一次在院中举行宴会,诸位学士请他先饮酒,他执意不肯,说:"大家都是学士,彼此之间应以道义为高,不应以官爵论先后。高宗时,修史学士19人宴集,长孙太尉是高宗的舅父,自己尚且不肯先饮,也不许守九品的小官排在后面,就取了19个杯子,同时举杯饮酒。我们当年编修《三教珠英》一书时,众学士官秩高下相差悬殊,饮酒只按坐立的位置顺着排,不管级别如何。"他就让大家一齐进酒,很为舆论赞赏。

  张说在当时是大手笔,在几十年的仕宦生涯中,不管出将还是入相,一直负责文史工作。朝廷的许多文件,都出自他的笔下。玄宗写的文字,也由他修改润色。他多次受诏修国史,还写下大量诗文,保存在《文苑英华》、《全唐诗》、《全唐文》和《张燕公集》中。他很注意奖掖和延纳后辈,每每为他们说项。洛阳人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中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句,他极为欣赏,亲手题写,挂在宰相办公地政事堂上,让大伙学习参考。他主持书院工作时,团结学者文人,著书立说,为现实服务。玄宗曾对他说:"儿子们想学写作,须查核资料,以前的类书部头太大,不易寻检。你和诸位学士选择一些重要的内容,编一部简明扼要的类书,让我的儿子们使用方便些。"张说就和徐坚、韦述等人编纂一部类书呈上,玄宗赐名为《初学记》。此书流传开来,也为人们的诗文写作和文史研究提供了方便。玄宗诏令丽正书院撰写一部《大唐六典》。张说将这项任务先后交给徐坚、毋婴等学士。张说去世后,陆续由陆善经、苑咸等人修成传世。

  开元十五年,张说被人弹劾,解除了职务。但玄宗还是重视他的经验和智慧,每当军国大事需要决策时,就派宦官去征求他的意见。他也不因为自己处在闲散地位而消沉,总是积极配合,出谋划策。次年,他又将刚刚去世的天文专家僧一行所修撰的《开元大衍历》奏上,玄宗诏令行用。

  六、风俗礼制二三事

  张说涉及的风俗礼制几件事,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昭武九姓中立国于中亚的康国(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流行一项娱乐活动,叫做泼寒胡戏或乞寒胡戏。这项活动每年十一月份举办,参加者裸身赤足,在街道上狂跳乱舞,互相挥洒冷水,投掷土块,以便乞求寒冷。泼寒胡戏在武则天晚年再度传入中国,改在十二月举办。这项活动不符合中国人的政治观念、民族心理以及审美情趣。中宗时期,一位地方官曾上疏谏止,未被采纳。开元元年十月,玄宗因为外族入朝,准备举办泼寒胡戏。张说认为中国历来是礼义之邦,倡优之流不登大雅之堂,不能在严肃庄重的场合举办这类伤风败俗的活动。他上疏说:"现在外族请和,选派使者来朝,希望能待之以礼义,示之以兵威,使他们一方面如沐春风,一方面生畏知敬。他们尽管是夷狄,也不可小看,哪知道其中没有捷辩贤能的人呢?况且泼寒胡戏不是先王旧典,如此行径,哪见得什么圣德?简直不成体统!用这种活动来接待外族使者,恐怕算不上是用庙堂乐舞来怀柔外邦,也算不上是用国宴来消弭战争。"玄宗完全接受,下令禁断泼寒胡戏,后世再也没有出现过这项活动。

  开元十三年,玄宗到东岳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这次是由张说首倡并拟定仪式的。张说担心劲敌突厥会趁机入寇,一方面提议加强边防力量,一方面和兵部官员裴光庭商量对策。裴光庭说:"封禅本是向皇天后土报告成功的,反倒恐惧夷狄,那便不是成功了。"张说问该怎么办,裴光庭说:"各族之中,突厥为大,多次来请求和亲,朝廷都没有答应。朝廷如果派遣使者前去通知突厥,让其大臣随从封禅,突厥一定欣然从命。只要突厥一来,其他各族首领没有不来的。这样,就可以偃旗息鼓、高枕无忧了。"张说听罢,拍手称妙,说:"你的高见,是我所想不到的。"他于是奏请玄宗遣使突厥。

  玄宗一行数千人到达泰山,按照张说草拟的仪注进行祭祀活动。百官贵戚和各族首领并非都有资格登山。张说作为封禅使,只让中书、门下两省的官吏和自己的亲戚朋友登山。封禅结束后,玄宗推恩,登山者的官阶升迁好几级,未登山者却只能升一级,扈从卫士空加勋级而不予赏赐,不满之情,溢于言表。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是九品官,登山后一下子升为五品,穿上了相应的绯红色官服。玄宗觉得奇怪,问起郑镒,郑镒竟无言以对。宫廷弄臣黄幡绰含蓄地说了一句俏皮话加以解嘲:"这是泰山的力量所致。"此后,妻父便有了泰山、岳父等称谓。

  开元十七年,张说上表请将玄宗生日定为千秋节。我国关于生辰的确切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左传》记载:鲁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九月丁卯,其子鲁庄公出生,取名为"同",因为父子生日相同。这是春秋时期的事例。战国时期的事例有:《史记·孟尝君列传》载"以五月五日生"。《楚辞·离骚》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是屈原说自己生于寅年寅月(夏历正月)庚寅日。尽管那时习俗和节令不少,人们却不曾将庆祝生辰列于其中,直到千年之后的隋唐时期,才出现了庆生辰活动。仁寿三年(603),62岁的隋文帝下诏引用《诗经》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几句话,说六月十三日是自己的生日,令全国这天为其考妣断屠吃素,以追冥福。这是最早的庆生辰活动,和后世内容不同,其宗旨不在于自己的健康长寿或回顾经历,而在于纪念父母。隋文帝首创庆生辰,除了儒家孝道以外,还和佛教密切相关。这有两点线索可寻。其一,他出生长养在尼姑寺,从小培养起佛教感情,想到自己生命的不易,因而倡导佛教的不杀生、不吃荤主张。其二,佛教故事说摩耶夫人在无忧树下生出释迦牟尼,九条龙口喷香雨为这个婴儿洗澡。后来,佛教徒就在佛诞日用香水洗浴佛像,以示纪念,称为佛诞节或浴佛节。我国多采四月初八说。玄宗以前唐代帝王庆生辰尚不正规,太宗曾在生日哀伤地追念父母,中宗曾在宫中设素宴庆祝,和学士们联诗。玄宗起初也在宫中设素宴庆祝,张说有《皇帝降诞日集贤殿赐宴》一诗,说"千年喜祝尧"。开元十七年这一次,玄宗在长安兴庆宫花萼楼下设素宴招待百官。罢宴后,张说向玄宗上了《请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援引"孟夏有佛生之供"为典,说玄宗"二气(阴阳)含神,九龙浴圣",既然三月初三、五月端午、七夕、九九重阳等都能定为节日,那么玄宗生日就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建议定为千秋节,全国休假,臣民献物为玄宗祝寿。玄宗批示说:"那就以我为先例,定为节日,在百谷成熟的金秋,朝野同欢。"第二年是首届千秋节,礼部奏请把这一天和乡村的秋社会合并,全国休假一共三天,先赛白帝,报田祖,然后宴饮,由当地官府提供酒食;玄宗批准。张说为这次千秋节在首都的宴饮、赐王公铜镜以及舞马表演都写下诗歌。

  自从张说建议以后,庆生辰开始制度化。唐代的皇帝们基本上都把生日定为节日,王公大臣和平民百姓也都庆祝生辰,形成我国的一项民俗活动。但这和隋文帝追念父母的旨趣大相径庭,而是利用人生的一个中点,寄寓对往事的回顾和庆贺,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从大的方面来说,含有规劝政治、鼓励进步的积极作用。

  七、大起大落的晚年

  作为封建社会的官僚士大夫,张说免不了存在一些劣根性。除了仕途上的投机钻营,封禅时所表现的用人唯亲、谋取私利以外,他还交通术士,占星祷解,接受贿赂,甚至经常当面指责辱骂同僚,姚崇、张嘉贞、源乾曜、崔隐甫、宇文融等等大官僚和他积怨甚深。他尽管备受玄宗的信赖,但在生平最后五年里,不得不接受大起大落的命运。开元十四年,崔隐甫、宇文融向朝廷告发了他的种种劣迹。玄宗下令追究。他自知势头不好,十分惊恐。玄宗派宦官高力士去察看情况。高力士向玄宗汇报道:"张说坐在草窝里,用瓦器盛饭吃,蓬头垢面,万分悔恨、恐惧。"玄宗不禁对张说起了恻隐之心。高力士趁机说道:"张说曾是陛下东宫时的侍读,密谋定策清内难,翊戴陛下登极,追随陛下十多年,始终忠心耿耿,对国家是有功可录的。"玄宗于是对张说从轻处理,罢去中书令职务,仍当右丞相,只对几个被牵连的人处以杖死和贬黜。第二年,崔隐甫、宇文融怕他再度重用,就拉帮结派,继续攻击,平素厌恶他的人还撰写《疾邪篇》予以配合。玄宗对双方的朋党行为很反感,诏令张说罢政事退休,崔隐甫免官,宇文融贬为地方官。

  然而玄宗对这位有多年交情的部下毕竟是有好感的,开元十七年再次起用他为丞相,还让他的次子同自己的女儿宁亲公主结为伉俪。这时,张说的身体已不行了。病重时,玄宗每天派宦官前往探视,还亲写药方赐给他。开元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公元731年2月9日),张说在长安病逝,享年64岁。为了悼念他,玄宗撤销了即将到来的春节朝会,赠给他太师官衔,赐谥号"文贞",还为他草拟并书写了神道碑文。

  (《谋士传》专稿,2000年8月修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