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红学爱好者,在评王熙凤时都大多评说她的道德不好和心狠手辣。我认为她的管理不足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她的性格弱点和文化缺失。
王熙凤作为管理者的性格弱点:太自负,不知低调,喜欢听好话。
第15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中的这件事一直被有些人当作王熙凤"贪污"、"受贿"的例证。我们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老尼便趁机说道:"我正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凤姐因问何事。老尼道:"阿弥陀佛!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内善才庵内出家的时节,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不想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定。张家若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儿,张家正无计策,两处为难。不想守备家听了此言,也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践辱骂,说一个女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那张家急了,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
凤姐听了笑道:"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老尼道:"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张了。"凤姐听说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净虚听了,打去妄想,半晌叹道:"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老尼听说,喜不自禁,忙说:"有,有!这个不难。"……凤姐道:"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老尼道:"这点子事,在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么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只是俗语说的,'能者多劳',太太因大小事见奶奶妥贴,越性都推给奶奶了,奶奶也要保重金体才是。"一路话奉承的凤姐越发受用,也不顾劳乏,更攀谈起来。
脂砚斋在此处评道:"聪明中的痴人。"聪明如王熙凤者,就被这个老尼给奉承着"弄权铁槛寺"了。
王熙凤同《红楼梦》其他女性管理者比,她不屑于传统伦理的教规,不伪饰,敢做敢为。这些个性素质在封建"三从四德"教育下的妇女是难得的。从她平时贴补职工和为了公司运转而去典当自己的首饰来判断,她并不太贪婪钱财,主要是虚荣心强,喜欢听别人夸她办事能力、管理能力强等等"好话"。
王熙凤虽具有闯劲和很强的工作能力但不知内敛,不仅使职工们反感,有些做法使总经理王夫人也不认同,加之府外的勒索和丈夫的背叛,王熙凤的结局是很悲惨的。在她病中,上头逼她干活但又无资金供她调配,下面人趁机起哄,她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茫然和无奈,她知道不能让自己的后代走自己的老路,但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下场。她带着疑问被拖进坟墓……作者在人物赞里发表了他的批评与感慨--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唿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