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方法

  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孟子·尽心上》

  孟子以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尽心上》),可见他对于教育是深具心得的。那么,教育有无正确方法呢?他提到以下五点:"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我们稍作引申如后:

  第一,"有如时雨化之者",这是像及时的雨水那样,在人们需要时,普降甘霖。所谓教育,固然应该掌握普遍而永恒的道理,但是对于当前生活的具体处境却不可忽视,不然一般百姓就无法感受到教育的作用。换言之,教育必须考虑学习者的需要,才可助他提升见解与行动的层次。

  第二,"有成德者",这是儒家最鲜明的立场,要以教育来助人成就道德上的理想。这时,所需要的知识不多,因此无关乎天资禀赋的利钝,却将重点完全置于行为实践方面。一个人若能走上成德之途,则是孔子所说的"当仁,不让于师",可以与老师并驾齐驱了。

  第三,"有达财者",古代"财"与"材"同,因此所谓"达财",不是教人发财,而是教人培养才能。这种才能是为了将来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各种职业教育或专业训练的目标皆在于此。儒家主张入世,当然要鼓励人学习技能,以便改善社会生活的品质。

  第四,"有答问者",这是就解答疑问而说的。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难题与困惑,尤其在人际关系与人生定位方面,更是如此。"困而后学",效果较为深入。懂得提出问题的人,也更能珍惜老师所给的答案。

  第五,"有私淑艾者",这是指树立典范,造成流风遗韵,再由后代的有心人去私自学习。天下的良师未必都在今日出现,那么我们何不敞开心胸,向古人学习呢?孟子虽然未能来得及向孔子学习,但是仍然立志私淑孔子,最后发展出一套完备的儒家学说,正是典型的例子。

  以上五种教育之道,也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参考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