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第二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胆识(14)


  在许多人眼里,温州人的企业都是小打小闹,那是因为温州人的起步低,大部分都是靠白手起家,具有“草根性”。

  温州商人的“草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出身低微,近80%出身于农民,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的学历;

  二是侧重模仿,缺乏创新;

  三是产业层次较低,规模较小;

  四是企业多以家庭制为主,管理权都抓在自己的手中;

  五是从事的大多是传统产业,很少有高新科技。

  曾经是温州县委书记、现在是温州经济研究所所长的李丁富对于“草根”经济的解释则是:一是说明这种经济活动参与面广,渗透力强;二是它具有很强的民间性,出身不高贵,就像农村的孩子取名“二狗子”,很随缘,但它自立性、生命力强,好养活。

  实际上,许多温州人都是心比天高,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有着长远的规划。温州人认为,公司要发展,一定要壮大自己的实力,怎样才能壮大自己的实力,除靠自身发展外,一定要借助外在的力量,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使自己快速地壮大起来。这样,鸡蛋很快就会成长为大石头。

  前些年,温州中小企业不断壮大,有些甚至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于是,温州人不仅有了蛇吞大象的胆识,更有了蛇吞大象的实力。

  在浙江省嘉兴市,有一座有名的五芳斋大厦。“五芳斋”的招牌出处,有专家考证认为:在我国古代,五是一个常用的数量词,与食物有关的五应源于五谷之五。“五芳”是指五种谷物的芳香,“斋”即“书房”、“店”的意思。可见,将“五芳斋”用作饮食、糕点店的店名是非常符合其词义的。

  好多外地人认识嘉兴,是从五芳斋粽子开始的。但是,当《天下温州人?走遍中国》的记者前去嘉兴采访的时候,嘉兴温州商会秘书长叶女士告诉他们:“五芳斋大厦就是嘉兴温州商会会长厉建平的资产,中国驰名商标五芳斋已名归温州人。”这个敢于吞掉五芳斋大厦的温州人就是厉建平。

  厉建平祖籍温州瑞安。年轻时插过队、教过书、还从事过公安工作。改革开放后,时任嘉兴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的厉建平毅然决定下海经商。厉建平说:“我的第一桶金是经营煤炭和石油,并迅速完成了原始基本积累。”

  有了资金的厉建平变得“不安分”起来,他想办一些实业作为自己的发展的方向。最终,厉建平的眼光瞄上了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五芳斋。

  2002年,厉建平买下了五芳斋60%的股份,正式入主五芳斋。在别人眼里,厉建平这个温州人敢于吞掉老字号五芳斋,他就是能吞下,也消化不了。但是,厉建平却让许多人刮目相看。

  成为了五芳斋的主人后,厉建平首先不断改进和创新产品花色,把五芳斋粽子的品种从最初的两三种发展到近百种。接着,他还开发出月饼、汤圆、八宝饭、咸蛋、卤制品等五十多个食品系列。

  厉建平还注重销售网络的编织。如今,五芳斋已在国内十几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在长三角高速公路服务区设有65家连锁店,几百个“放心早餐”供应点遍布各地,五芳斋粽子不但畅销全国,还出口亚、欧、美、澳、非五大洲。五芳斋的实力不断强大。

  2004年,厉建平成功组建浙江五芳斋集团,集团旗下共有16家子公司,涉及农副产品流通、食品加工、房地产开发、国际贸易四大领域,拥有员工3000多人,年销售收入达6亿元。五芳斋还被农业部等八部委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05年3月,总投资1.3亿元,占地160亩的五芳斋产业园区建成投产,使五芳斋的年产量达到3亿只粽子、3千吨系列食品。

  2005年5月14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嘉兴市政府主办,五芳斋集团独家承办的“首届中国粽子文化节”在嘉兴举行。作为“天下第一粽”的“五芳斋”,把每年的5月14日定为了中华粽文化的节日。在文化节上,厉建平是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的:“五芳斋作为全国粽子行业的代表,承担着传承历史、传承文化,振兴中国民族食品工业的重任。因此,想通过承办本次中国粽子文化节,进一步挖掘和弘扬粽子文化,探索粽子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开创民族食品产业新的未来。”

  市场经济就是弱肉强食的经济,不管是蛇还是大象,讲究的是真正的实力。只要有实力,蛇吞大象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相反,如果缺乏胆识,缺乏良好的经营方式,就是有大象的形体,也未必能够吞下一条小小的蛇。

  温州人在市场开拓方面真可谓胆大,不仅敢于吞下国内的企业,还敢于兼并收购国外的企业,把吞掉国外的“大象”成为进军海外的跳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