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试读
美文
国学
书库
导航
书摘
排他的文化圈,当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书摘
我们全部的尊严感就在于思想。——帕斯卡排斥平庸市侩的人朱利安拉斐特出生于尼斯,是一位年轻的科学家,正在研究克莱蒙费朗周围的火山。
政治悲剧成就伟大诗人——李白供奉翰林小议
书摘
每读陆游《读杜诗》:“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总觉得放在李白身上更切贴。杜甫功名未遂,毕竟还落个“白首郎官”,他的自比稷契和忧国忧民在后世引起过广泛同情;李白的结局是“一命不沾”
休谟:人应努力将其幸福建立在主要依靠自身可以实现的目标上
书摘
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英国哲学家、作家,著有《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100个让人想破头的哲学问题》《哲学思维:清晰思考的12条关键原则》等。
穿越文本迷障,感知二十世纪的“画家生涯”
书摘
由岭南美术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缝隙中的航道——20世纪中国画家的主体际遇》一书,通过对“文本”的层层追问
“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南游
书摘
孔子周游中原列国,遇到的尽是些昏聩的诸侯,现在却有一个好消息。在陈国时,孔子听说楚国当时在位的楚昭王是一位有仁爱之心的君主。
革命前夜飞跃凡尔赛宫的热气球
书摘
观赏热气球表演远不止是时髦的娱乐活动,与传统的宗教集会和市镇游行不同,它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旧制度社会等级和繁文缛节的区隔,人们不分高低贵贱,纵情欢悦,无拘无束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迈克尔·伍德:文学有着一份脆弱的自主权
书摘
《沉默之子》一书收入了当代英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迈克尔伍德一系列文学评论文章,这些文章所论及的作家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马尔克斯、石黑一雄
孟子兵法:康熙皇帝对清朝武举制度的改革
书摘
明朝后期的官员王守仁(1472~1529年)——他更为人所知的笔名是王阳明——在讨论摇摇欲坠的明朝的军事需求时,转而求助于《孙子》与《吴子》这些中国最受尊崇的军事著作。
一个英国人眼中的明治维新:改善交通与通信之必要性
书摘
日本人在决定引入西方的生活方式时就已经意识到,无论是出于发展产业还是稳定政局,改善交通与通信手段都乃当务之急,而其中要务就在于修建覆盖全国的铁路网络。
拔示巴三次出现在楼梯上:欧洲绘画的时间性与叙事方法浅谈
书摘
许多现代画家,包括大卫霍克尼在内,认为透视法约束了绘画。但刚发明透视法的时候,仿佛“创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为之欢欣鼓舞,从不觉得受到束缚,反而推出新的叙事空间,记录新的经验。
孟子的“性善论”:为人类社会早期的小共同体自治的辩护
书摘
孟子的“性善论”长期以来被误解,说这是“人治”的理论基础,所以中国文化无法发展出“法治”,而信基督教“原罪”和“性恶论”的“西方”,不相信人性可靠,所以发展出用法律约束人性恶的“法治社会”。
“生命不过是算法”的神话限制精神视野,贬低了对生命的看法
书摘
克里斯托夫科赫,德裔美国神经科学家,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担任了27年的教授,目前是美国西雅图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总裁兼首席科学家。
赖惠敏:清初买卖人、工匠及北京风尚
书摘
清初买卖人最初的活动是替内务府办买皇室所需诸项什物,并查访时价,以及外藩进贡折赏等事,授为领催之职每月给银二两。
无量河畔摩梭人的生活画卷
书摘
1929年,被西方学界誉为“纳西学之父”的约瑟夫洛克,经四川木里前往贡嘎雪山考察,途中发现了居住在无量河一带的摩梭人支系“Zher-Khin”(日新人)。
“便宜货”的消费潮:20世纪早期美国家居神器狂热
书摘
20世纪早期,美国人应该已经意识到购买大多数小装置只是在浪费钱。毕竟,他们那时候肯定已经读到过无数揭露黑幕的新闻报道,听到过公众的抱怨,还往垃圾堆里扔过不少无用的小装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装置发明者
上一页
下一页
读书导航
资讯
新闻
书讯
书评
历史
文化
艺术
人物
书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