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专访 动物考古学家袁靖:人类离开动物,几乎寸步难行人物每次吃带骨头的肉,袁靖都会习惯性地看一下这是什么动物的哪块骨头。这是他的“职业病”。
-
专访吴根友:想在具体哲学问题上有突破,不能没有比较的视野人物“相对于当代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的主题而言,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的研究只是一种学术助缘与手段。
-
约恩·福瑟:他淡化当代性,避免挑衅,极力抵达存在之原点人物前日,约恩福瑟(Jon Fosse)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已在博彩公司的赔率榜上待了十多年时间。接到来自各方的电话时,福瑟正开车前往位于松恩峡湾边的避暑公寓。
-
约恩·福瑟的冷酷仙境人物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3年10月5日13:00(北京时间19:00),瑞典学院将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Jon Fosse)
-
约恩·福瑟:一道“不确定”的北极光人物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3年10月5日13:00(北京时间19:00),瑞典学院将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Jon Fosse)
-
译者邹鲁路:从小说家、诗人到戏剧家的福瑟人物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3年10月5日13:00(北京时间19:00),瑞典学院将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Jon Fosse)。
-
专访《美国艺术》前总编:艺术推动了审美与批判性话语人物《美国艺术》(Art in America)是美国最重要的艺术杂志之一,理查德-维恩任《美国艺术》主编25年,于2023年3月退休,其任职期间正是世界艺术风云大变幻时期,其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背景故事。
-
张嘉璈与1948年的金圆券改革人物金圆券改革是国民政府于1948年8月19日由蒋介石以总统令形式亲自宣布实行的一次币制改革。
-
张爱玲笔下的月人物中秋节定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时,以月之圆创人们彼此团圆之机,邀众人举杯共赏婵娟。
-
对话隈研吾:“五感”的建筑,体验建筑的触觉人物日本知名建筑师隈研吾运用当地触手可及的自然材料及传统工艺,造就以人的生活而不是以建筑为中心的场景。他善于运用木材、泥砖、竹子、石材等,将传统元素与高科技融合。
-
她是大法官金斯伯格,也是时代的幸存者人物露丝巴德金斯伯格是美国著名法学家,于1993年获时任总统比尔克林顿提名,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直至其去世,她是继桑德拉戴奥康纳之后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也是首位美国犹太裔女性大法官。
-
学问何以养眼?人物“学术史进程主要靠学人的纸上工夫来传薪,其成就高低大致依据著述多寡及其中的识见上下。这一点固然无可非议,但因此而忽略了轻于著述、重于事业的张元济,则显得有些不合理。”
-
从“门外汉”到登顶珠峰,盲人张洪用了6年人物“正常人爬珠峰,是从地面到顶峰。而我是先从地狱爬到地面,才能开始从地面攀登。”
-
汤志钧先生与中华书局人物今年是著名中国近代史学者汤志钧先生期颐大寿,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举办了“庆贺汤志钧先生百岁华诞暨汤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
重看俞云阶:被遮蔽的“勇猛精进”人物在20世纪上海美术的发展进程中,俞云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他是杰出的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大家,也是美术教育家。但由于种种原因,俞云阶对美术史的贡献并没有被社会广泛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