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纪念马识途:马老把我领进了电影的殿堂人物提起著名作家马识途同电影的缘分,人们往往会第一时间想到导演姜文根据《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改编的电影《让子弹飞》。
-
专访《科学外史》作者江晓原:通俗地谈科学,严肃地看科幻人物从2006年开始,江晓原为法国著名科学杂志《新发现》(Science & VIE)中文版撰写“科学外史”专栏,杂志停刊后又移至《第一财经日报》,至今已经18年。
-
严华:始于《聂耳日记》的回望人物聂耳1932年5月18日的日记写了一件发生在明月社宿舍的冲突:“严华骂小白一句孙子,她大发牢骚,他气得起来便打。先用漱口杯向她一掷,没有中,后来重打了一拳、一掌,她大哭起来,一面吵嘴。”
-
理查德·塞拉辞世:一位“铜墙铁壁”般的雕塑艺术家人物美国雕塑艺术家、极简主义艺术大师理查德塞拉 (Richard Serra)于纽约当地时间3月26日去世,享年 85 岁。
-
汤惠生:未被考古耽误的岩画学家人物汤惠生是中国考古界最钟情岩画的人,也是中国岩画界真正的考古学家。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到青海考古近二十年,经历原始深入青藏地区史前研究,成为青海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
60岁的迟子建:希望我的笔沾染夕阳的磅礴人物迟子建从小就爱听故事。在漫长的冬季里,每逢夜晚来临,大人们会围聚在炉火旁讲故事,而她会安静地坐在其中听故事。
-
梁羽生、倪匡与金庸人物说到梁羽生,小时候,看新派武侠小说,喜爱者有二,便是金庸、梁羽生。
-
昆鸟、须弥双人访:“九十年代”后的“表面”诗人物1999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巴黎第30届大会上将3月21日设定为世界诗歌日,旨在推动语言多样化遗产的保存与继承。
-
专访格非:没有什么时代会真正过去人物在春分这一天,格非的最新长篇小说《登春台》正式面世。《登春台》首发于《作家》,并由译林出版社推出单行本。
-
吕思勉涉及的一场诉讼案人物在吕思勉的剪报资料中,有两包他自己包扎好的讼案材料,分别用旧报纸包扎,上面写有“龚案”和“瑞案”数字。
-
竺可桢与李约瑟——一段三十年的友谊人物竺可桢与李约瑟在1943年相识之后,维持了终生的友谊。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工作持续地受到竺可桢的鼓励与支持,而竺可桢也从李约瑟的研究中不断获取养分。
-
吕思勉与汪叔良的平淡之交人物吕思勉先生晚年曾回忆称:“予少好为诗,有所作皆书日记中。倭寇入犯,所居成瓦砾,日记存者无几,诗亦所失过半矣。”
-
一座房子,一个女人:燕妮·埃彭贝克笔下的历史侧写人物从去年开始,一个名叫燕妮埃彭贝克的德国作家进入中文读者的视野。
-
吕思勉诞辰140周年纪念:吕思勉的最后八年人物新旧社会更替之际,知识分子需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前一次辛亥革命,吕思勉定下的志业是:不入政界,决意治史;四十年后,他一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
从青铜时代到黄金时代——忆油画家刘克敏人物半个世纪之前的艺术家朴实单纯,他们善于用自己的眼和心去捕捉自然最美的光和色。油画家刘克敏(1938年-2022年)生前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2022年4月29日,因病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