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图书又涨价了,读者“爱的供养”能维持多久?文化经过了一年“纸价上涨”的舆论渲染,最近几个月出版社的新书书价,终于“相约而同”地涨起来了。
-
竺可桢: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文化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的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
拓晓堂谈古籍拍卖那些年文化拍卖之后,不少客人会送我东西做纪念。如胡适书札拍卖之后,我去胡祖望夫人家里,老太太送了我一个台湾画家送给胡适的扇面,上有胡适题字。这算是客人对我的一份心意吧,重要的是有纪念意义。
-
被称为“齐鲁大地”的山东省为什么简称鲁,而不是齐?文化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
-
青团成网红:老字号告别油腻,才能“返老还童”文化老字号需要的不是“保护”,更不是可怜,而是需要站上电商平台,实施跨界合作、IP授权,接入新零售,告别油腻,拥抱时尚,让蒙尘的金字招牌在互联网的新场景中焕发活力,融入现代年轻人的生活。
-
中国式导师制:高校师生关系异化了吗?文化探讨极端的校园悲剧,并非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成就。
-
《三国机密》中“宫刑”的秘密文化东汉末年,仍然有腐身赎死的男性可以充任宦官,守在后宫妃嫔身边一同看曾经盛放的汉室逐步凋零的是这些去了势的男性。
-
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婴”越来越多?文化所谓“巨婴”,从字面意思不难理解,就是有了成年人的年纪和身体,但心智还停留在婴儿阶段,呈现“幼态持续”状。
-
泡夜店的年轻人怎么突然迷上了冥想和禅修文化你也许刚开始注意到,身边越来越多人在使用着某种语言系统,诸如自我、生命和灵性、内在、身体能量等等。
-
狐狸对刺猬的敬意:以赛亚伯林的赫尔岑文化伯林分别在《赫尔岑与巴枯宁论个人自由》(99-140页)和《赫尔岑》(223-250页)以较大篇幅论及自己心目中的这位思想英雄和“政治天才”。
-
春游为什么这么流行?已有上千年历史文化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
古代的祭祖可以“上坟”,也可以“不上坟”文化没有从来不会改变的传统。而作为后来人,我们很幸运地比祖先们拥有了更多清明节“过法”。
-
明清帝都设计与权力的空间政治学文化无论如何衍生、变化,城市史研究的核心仍然脱离不了以单个城市为中心的“城市故事”。
-
新时代我们为什么要祭祀黄帝?文化应该说,黄帝作为源远流长且为亿万国人所认同的文化符号,对于同盟会的建立与辛亥革命的胜利,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文化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关键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