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黎锦熙为何绘制《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文化1926年,美国举行开国150周年纪念,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当时中国除了瓷器、刺绣等传统工艺品,还选送了一张特殊的展品——《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这张中英文对照的大图展示了中国四千年来的文脉,
-
莫励锋谈杜甫:向社会大众普及杜甫,比写论文更有意义文化作为新中国第一个文学博士,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在江苏太仓的茅屋里重新“发现”了杜甫,并将大半辈子用于研究、普及杜甫和中国古典文学。在他心目中,杜甫是从民间走出来的圣人,作为学者,除了研究
-
汤因比的中国纪行:长城,新旧之间的世界文化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1889-1975)曾于1929-1930年横穿亚欧大陆。他从伦敦出发,自西向东穿过欧洲、西亚、南亚、东南亚多地,到达东方的中国和日本,随后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横穿苏联回到英
-
陶渊明诗中的农事:非予之世农,亦不能识此语之妙也文化东坡曾经赞叹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二句说:“非古人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非予之世农,亦不能识此语之妙也。”(《东坡志林》卷十)极是。任何行当,都有外行所不能清楚了解
-
网络文学中能够诞生怎样的现实题材作品文化8月9日,以“网络正能量文学新高峰”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北京举办。阅文集团以互动形式全面展现了在数字精品内容、IP衍生开发等领域所取得的突破进展,并发布“阅文旗下现实题材精品书单”
-
川岛郁夫:寻访温州宗祠古戏台文化本文摘译自《温州传统戏剧漫步》,川岛郁夫著,原刊于《中国俗文学研究第25号》(中国俗文学研究会,2019年3月)。作者川岛郁夫,系东京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世文学。 截至2019年1
-
博物馆文创曾经被吐槽,今后会越来越好吗?文化“养在深闺”中的大师作品,如何走出博物馆,和年轻消费者实现链接?从严肃艺术到普通市民日常可用的文创产品,又要经过怎样的设计转化?时下热门的文创产业,解决了哪些问题,又有什么新问题、新思路?8月9日,以
-
齐泽克:独一性的力比多经济学文化齐泽克我们的媒体愈发着迷于人类大脑和数码机器直接连接所展示的“后-人类”图景。读者需注意到,这正是热议的“神经链接”(Neuralink)和新纪元(译注:New Age,指1970年代发源于西方的一系
-
德莫特·莫兰:生活世界和文化间的挑战文化2019年7月4日下午,中山大学禾田哲学讲座“现象学核心概念”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在中山大学南校园锡昌堂103室举行,德莫特莫兰教授以“生活世界”为主题作了精彩演讲。讲座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方向红教授主持
-
中信大方文学节相遇上海书展:用感官去体验文学文化上海书展开幕在即,中信出版举办的第二届大方文学节也将于8月13日在上海开幕,8月中旬,上海又将进入满城书香的时刻。大方文学节海报脱离纸张,放空头脑,我们是否可以用感官去听、去看、去尝、去感知文学世界的
-
哪吒形象的演化轨迹:从佛教护法神到少年英雄文化提到哪吒,人们大多会想起那位扎着冲天鬏,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东海,大战孙悟空,既清秀可爱又骁勇善战的少年英雄神——哪吒是广受大众喜爱的一个形象,经常在通俗文艺和戏曲影视作品中出现。在最近上映的
-
研讨:夏文化探讨的方法与任务文化2019年7月15—20日,河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河南大学研究生院、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河南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河南大学公
-
从纸上到脚下,青少年用阅读建立自己的“博物馆”文化说起人类的历史发展、兴衰更替,常常用到“历史的长河”这句话。译林出版社新出版的少儿历史新书系“穿越时空之旅”中,把这条长河具象化地画了出来,成为一条特别的时间线。随着河流蜿蜒而下,人类的历史徐徐展开:
-
松与禅:唐代佛光寺殿前古松引文化松,几乎是文人墨客笔下最常出现的讴歌对象,山水之间浮动隐现,或直观的画面主体落墨在马夏边角。到山西五台县佛光寺,除了古建所涵盖千年古物,大殿之前的古松格外醒目,联想起南禅寺门前院落的苍翠乔松,初入晋地
-
茨默谈突厥学文化茨默(澎湃新闻 蒋立冬 绘) 茨默(Peter Zieme)教授是古代中亚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古代突厥语与中亚宗教史领域国际学界公认的权威。他1942年生于德国柏林。1960年至1965年在柏林洪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