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在黄母诞送妈妈一束萱草花,中国是否能有本土化“母亲节”?文化“遥遥的天之涯,萱草花开放……”5月12日,在上海市徐汇区黄道婆纪念公园的先棉雕像前,一群手捧洁白棉花花束的儿童唱起《萱草花》,纪念这位“衣被天下”的伟大母亲。
-
500余幅历史图片,回望新中国第一所师范大学的“前身”文化1924年9月20日,大夏大学首次开学典礼于上海潘家花园举行。
-
当“偷感”很重的年轻人在表情包中寻找“电子布洛芬”文化“偷感很重”梗的来源恐怕已不可考——不少文章认为这个梗最早源自小红书,但那个在小红书爆红的关切日常生活的话题实际上已经非常成熟。
-
寻根与无根:再谈黄柳霜文化2022年10月24日,美国铸币厂正式将华裔好莱坞女演星黄柳霜(Anna May Wong)印制在25美分的硬币上。
-
从男护士起步的中国护理事业:协和护校在1913-1951文化“高水平的护士像医生一样短缺。”——《洛克菲勒基金会第一次中国医学考察团报告》,1914过去一个半世纪,中国的护理经历了从无到有
-
戴锦华、但汉松、王立秋:马克·费舍的21世纪观察文化马克费舍,英国年轻人热爱的思想家,被国外媒体誉为“当代本雅明”。西班牙《国家报》称费舍“是最能与2008年经济衰退后年轻一代的不满联系在一起的人。
-
新加坡的华校文艺晚会:从保卫华文教育到想象多元国家文化二战结束后,英国殖民者回到了新加坡和马来亚,开启了由英殖民政府主导下的去殖民化进程。
-
解读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主题文物展亮相北京,文化“贞观——李世民的盛世长歌”五一期间在北京的国家典籍博物馆拉开帷幕。作为北京地区首次大规模贞观主题文物展,展览以唐太宗李世民的成长经历为线索,通过15家文博单位的249件展品,再现了这位“千古一帝”的人生征途
-
香以降神·调味增香:花椒利用方式的历史变迁文化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已然全民皆知,但这七件事却并非全然如此,尚有“油盐酱豉姜椒茶”之说。
-
凡尔赛宫博物馆馆长:忠于真实,找回历史文化2024年是中法两国共庆建交60周年,也是法中文化旅游年。
-
如何把散文拍成电视剧?在《我的阿勒泰》中感受文学的辽阔文化5月7日晚,由马伊琍、周依然、于适主演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在CCTV1和爱奇艺播出。《我的阿勒泰》改编自李娟同名散文集,是极其少有的由散文改编的影视作品
-
《霑化铭功集》考论文化《霑化铭功集》,顾名思义乃霑王化铭奇功之义,为朝鲜士民献给李如松的诗文集。
-
背对深渊的瓦尔泽与面向深渊的卡夫卡文化近日,上海文艺出版社与字句lette联合邀请德语学者钦文教授、德语青年学者卢盛舟,就罗伯特瓦尔泽的小说《雅各布冯贡腾:仆人学校日记》与读者讨论了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命运
-
雪象六牙:唐宋时期的白象造形文化中国有使用象牙和象甲的传统,亦有“象耕”之说,“商人服象”可能就是役使象只。汉武帝平南越获得驯象,以之为祥瑞,交州和岭南象源源不断进入中原,并为世人熟知,象的形象遂与神仙术相结合,象成为长生神兽之一。
-
抽象diss、彝族说唱、草根偶像——诺米如何解构文化霸权文化不久前,一句“谢帝,谢帝,我要diss你”成为现象级网络热梗,凭借抽象梗带来的互联网效应,来自川西的彝族草根说唱青年诺米一夜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