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文学与瘟疫的不解之缘文化在数千年的文明史历程中,和战争、饥馑一样,瘟疫如影随形,如一把达摩克里剑不时悬垂在艰难求生的芸芸众生之上。当它突如其来地从天而降,在绝望的人们眼里,它是罕见的黑天鹅事件,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则是潜伏在人们身边的灰犀牛事件,每过一段时间便会大概率地发生,屠戮无…
-
对Covid-19的污名化错在哪?文化新冠肺炎暴发已经数月,这个特殊时期,总有人借着Covid-19,不断在人群中制造恐惧与污名。一个月前,特朗普在推特中称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一时引发批判。而早在特朗普发言之前,针对亚裔族群的污名化便
-
大英博物馆选出的13处迷失自我的风景会是哪里文化从特纳笔下廷特恩修道院(Tintern Abbey)的极乐宁静,到三千多年前古埃及贵族内巴姆(Nebuman)在尼罗河畔陵墓中描绘湖泊沼泽的图像,再到浮世绘里的富士山、中国明代的山水,直至北极风貌。在
-
从“乐队赈灾”到“一个世界”:流行音乐的世界想象及其断裂文化不知是出于谨慎还是难言的创伤,抑或,世界本身就像诺基亚广告中互相触探的那两只手:近在咫尺,却再也无法彼此触及。北京时间2020年4月19日凌晨开始,前后持续八个小时的“One World: Toget
-
“德”:一种中国观念的起源与演变文化从天赋到修养既然“德”最初是君主得之于天的超凡力量,其德性影响到整个共同体的兴衰,那么一系列的观念也就由此而来。首先,“德”是上天赐予君主的,是神授力量,无法分割,可以保持、积累,所谓“德衰”、“盛德
-
元代古桥被破坏性修复,山西文物局介入调查文化一处位于山西省金元时期的古代石桥近一段时间被修复后面目全非的视频昨天(4月19日)起在微博等社交媒体流传。这一古桥名为铁梁桥,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年代或可上溯至金、元时期,虽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却没
-
反思大学生阅读榜单:经典阅读与批判性思维文化一曾几何时,一份“中美大学生阅读榜单”经各大媒体公布,在坊间不胫而走。近日,这份榜单在微信朋友圈中再度流传开来。美国大学的数据来自“开放课程项目”(The Open Syllabus Project)
-
梗:互联网时代的“典故”文化上网时人们常常会碰到“梗”这个词。什么是“梗”,它是怎样形成的,反映了怎样的网络文化特点?举个例子,“最美逆行”这个“梗”,最初源自网友拍摄的一张照片——消防队员逆着疏散的人流冲进火场的背影。后来经过
-
148本超长年度书单,难以读完?罗振宇:电子书有可能文化随着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临近,近日,知识服务平台“得到”APP公布了包含148本书的超长年度书单。这份书单是“得到”今年首办的“423破万卷节”重要项目之一,由“得到”APP邀请各大出版机构、得到系
-
从“甘道夫”朗诵杜甫诗作,看中国古诗是如何被翻译的文化最近,BBC推出单集58分钟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到访中国,重走史料及杜甫诗的考证中,他曾留下过足迹的地方,从巩义、西安到成都、长沙,从出生到入仕,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
-
新冠疫情下涌现的新词:Covidiot、抄作业……文化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在造成种种危机的同时,也导致了社会上各种新现象的产生。为了描述这些非常时期产生的新现象,各国人民发明了一些新词。《经济学人》对这些新词进行了总结和解释。在此摘录和翻译部分,供读者了解
-
作家李洱直播分享书单,有哪些值得重读的经典文化“疫情期间,人们开始读书,读关于历史上有关疫情的书,比如加缪的《鼠疫》、萨拉玛戈的书、格林的《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我们设想把一个普遍的人,比如像里厄医生,《鼠疫》里面的主人公放在疫情的情境下,
-
全球5亿人将陷入贫困,全民基本收入迫在眉睫?文化全球“大流行”已经叫停了很多国家的经济,失业率在全球范围内陡增,零工经济从业者更没有任何保障。在此情况下,关于“全球基本收入”的讨论又迎来了高潮,被纳入一些政府挽救经济的举措之中。近日在西方世界引发热
-
从B站破圈,看青年文化文化继2019-2020年B站首届跨年晚会火了一把之后,近期,B站上的疫情科普视频、刑法老师罗翔的网课等,继续引爆社会话题。B站,被称为“Z世代”(90后、00后统称)的文化聚集地。年轻人特有的文化活力、
-
故宫六百年:如何读懂故宫里的满文匾额文化一招读懂满文匾额去过故宫的朋友,一定都看到过形形色色的匾额。所谓“匾额”,横者为匾,竖者为额,有的悬于宫门,有的挂于大殿,以标明房屋或院落的名称。宫里的这些匾额,其实还有很多门道。我们现在看到的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