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如何写孩子喜欢的短篇小说?“周庄杯”提倡从儿童视角出发文化“就我个人的观察来看,在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中,写短篇似乎被认为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轻松幽默、描写普通日常的校园题材小说,受到的关注就更少了。
-
感受5000年前的壮阔黄河,临夏文创产品亮相深圳文博会文化“提起我的家呀,我家在临夏,白布的尕汗褡呀,青布的黑裌裌……”来自西北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花儿”高亢悠扬、悦耳动听的旋律弥漫在甘肃展馆,路过的观众们纷纷驻足,加入到歌唱的队伍中。
-
警惕AI热潮中的娱乐化趋势文化近年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发展迅猛,掀起一波席卷全球的AI发展热潮。关注AI发展状况的人不限于AI的研发者、推广者和AI发展的评论者、人文社科研究者,更包括深感生活将被AI深刻影响的普通公众。
-
广西博物馆藏“刘永福军旗”辨正文化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通常称为“刘永福‘两广督标管带福军后营刘’军旗”,这个定名容易引起误解。
-
“做题家”也可以拥有宽广的人生文化教育社会学学者谢爱磊对精英大学里的农村和小镇学生进行了多年跟踪调查,当“小镇做题家”在2020年成为社会热词之后,他意识到这个定义中包含着诸多对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和污名化
-
莫名的硝烟:苏夏尔斯基少校的秋天文化1939年8月31日深夜,西盘半岛波兰守军指挥部,亨利克苏夏尔斯基少校给老家塔尔努夫的小妹安娜写信:战争似乎已经迫近,它是否会爆发?不得而知。愿上帝保佑,赐予我们和平。
-
台北故宫博物院“人气国宝展”换新,聚焦宫阙建筑文化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人气国宝展”近日换新,新展聚焦“宫阙建筑”,展出约10件以“宫殿建筑”为题材的书画与器物
-
茉莉花篮,复刻古人的夏日光景文化上海苏州等地临近夏季,人们走在车水马龙的都市街头偶尔会遇见拎着竹篮兜售茉莉花、白兰花的婆婆。
-
徐适之在那不勒斯把脉——启蒙时代西方世界的第一个中医文化沈艾娣教授任教于牛津大学,她第一本译成中文的论著是《梦醒子》,该书出版后即受到了国内历史学者的广泛关注,影响颇大。
-
被下架的图书恢复上架销售,但出版行业的良性发展任重道远文化在此次事件中,消费者支持平台打折的理由,是“图书定价太高”。的确,近十年来图书定价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一本书动辄五六十元,也形成了许多人“非大促不买书”的局面。
-
植物对城市有怎样的意义?陈丹燕分享“玫瑰的姓名”文化植物花卉于城市中随处可见,它们装点着城市,为城市带来生机与诗意。5月18日,上海明珠美术馆、光的空间书店举办了“玫瑰,玫瑰”跨界艺文沙龙。
-
“府里有乾坤”:恭王府呈现馆藏200余件皮影精品文化皮影戏历史悠久,最早的载录见于西汉时期:“镂缕形肖,五人分操,倏然间灯与星竟,影与人衍,蔚复川塬,即形大观,时人谓之‘工之大’”。
-
“传统贤妻”抑或“仇恨姐妹”:欧美激进右翼的网红营销文化近日,欧美社交平台上的“#tradwife”风潮受到关注。一批自称“TradWife”的年轻女性在其账号上分享如何优雅地将家庭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以服务好在外工作的丈夫。
-
古埃及文明大展7月将在上博展出,95%以上文物首次来到亚洲文化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介绍,“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推介会今日举行,展览将于7月18日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启幕,并于7月19日向公众开放,展期将延续至2025年8月17日。
-
陈东东、孙文波、西渡:十问当代诗歌文化100年前,存在着被学者姜涛称作“新诗集”的现象:《尝试集》(1920,胡适)、《女神》(1921,郭沫若)、《冬夜》(1922,俞平伯)、《草儿》(1922,康白情)、《湖畔》(1922)、《蕙的风》(1922,汪静之)、《将来之花园》(1922,徐玉诺)、《春水》(1923,冰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