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体会“无用之用”,美育需要培育而不是教育文化如何看待当下教育界强化的美育?如何看待当下的艺术教育?美育审美无处不在,从现代社会的文化场馆到家乡的人文知识和山山水水,都会成为一个人最朴素的审美情感和爱的基础。从爱家人、爱家乡到爱国,还有体会审美的
-
当代历史剧的文化功能:谈《大明王朝》和《清平乐》文化本文系作者在清华大学新雅书院“事关未来:讨论中国电视剧”会议上的发言。我学历史出身,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会来开电视剧的会。但我听说,现在中国文化主场在电视剧,我也是个剧迷,就想来听听。没承想主办方嘱咐我谈
-
1978年《曹禺选集》重印风波文化1978年,为尽快改变“书荒”现象,国家出版局决定,从北京和上海有关出版社已经出版的文艺书籍中,选出35种中外文学名著,迅速重印一批,首先供应大中城市。这批重印书,有“五四”以来现代文学10种,如《沫
-
上了热搜的“凡尔赛文学”是什么文化#凡尔赛文学#、#凡尔赛式爱情#等登上微博热搜,网友将其统称为“凡学”。所谓“凡学”,指的是一种特殊的网络文体,即以平静淡泊的口吻,“不经意”地炫富、秀恩爱。这一次引爆“凡学”的,是一个微博认证为作家
-
“这是我们所相信的乡村美学”——关于大南坡乡村改造与更新文化乡村建设里需不需要景观这个环节?如果需要,乡村需要什么样的景观?在设计中,如何面对“乡土”(vernacular)、“文化”、“风景”等等名词。乡村为什么不可以单纯的环境优美、生活舒适,不只是人人向往
-
上海玻璃博物馆馆长张琳:探寻玻璃与城市的关系文化地处上海宝山区的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五周年特展“重置”近日开幕,展览以多个户外的“集装箱”为载体,以新的方式呈现博物馆历年“退火”项目的作品。展览开幕之际,上海玻璃博物馆馆长张琳接受澎湃新闻采访
-
25种图书获年度“最美的书”称号文化2020年度“最美的书”评选于11月9日揭晓, 来自全国各地23家出版社的25种图书荣膺本年度“最美的书”称号,并将代表中国参加2021年度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本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报名工作始
-
霍童溪:滨海之域的渔民与河流文化“七闽四海东南曲,自有天地惟篁竹。无诸曾拥汉入秦,归来依旧为殊俗。”[1]这是南宋理学家陈普在宁德写下的《勉学诗》,诗文描绘了彼时宁德作为闽越滨海门户多草木篁竹、蛇腹狂兽的样貌;而当时越王后裔无诸以兵
-
里耶秦简博物馆开馆十周年,呈现秦代“鼎与简”的对话文化2002年,湖南里耶39000多枚秦代木简的出土,成为载入史册的重大考古发现。2010年10月28日,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成立。今年正值里耶秦简博物馆成立10周年,11月7日,首都博物馆龙山分馆在龙山县
-
世界文学新动向:香港国际文学节文化传记人赫敏李刚刚获得国际传记人协会奖(The Biographer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ward; The BIO Award)的赫敏李(Hermione L
-
藏经洞发现120周年,看敦煌学研究的海纳百川文化120年前被无意发现的敦煌藏经洞,被认为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并很快进入了国际学术的视野,持续成为国际显学。由于藏经洞文献文物随后被盗与大量流失或遗失,敦煌也被陈寅恪先生称之为“吾国学术之伤心史”。
-
“四库七阁”与天一阁:皇家藏书楼为何建成江南民居模样?文化1774年,乾隆皇帝的千秋大业——《四库全书》修纂已于一年前全面启动。皇帝此时在思考一个重要问题:这套前所未有的大型丛书,该如何存放?宁波天一阁引起了他的注意。为纂修四库,乾隆曾下诏钦点江浙藏书家献书
-
图书装订与大众阅读:从卷轴、线装到热熔胶文化提到大众阅读的发展,造纸术与印刷术的进步常常被提及,但其实书籍装订技术的进步,也对书的普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收卷、折迭的装帧方式在公元前三千年时的两河流域,人们使用削尖的芦苇秆或者木条在湿泥板上刻
-
藏经洞流失文物数字化“回归”可期,中方主导项目正筹备文化一百多年来,敦煌藏经洞流散海外文物一直是国人之痛,它们的命运也持续受到公众的关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世界各收藏藏经洞文物的机构相继开展藏经洞文物数字化工作。澎湃新闻获悉,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在11
-
紫禁城六百年展倒计时,台北故宫聚焦梁楷蔡襄文化继“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前不久落幕之后,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也将在一周之后闭幕。而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最新一期“国宝聚焦”呈现了宋代蔡襄《书尺牍》册和梁楷《泼墨仙人》册。国家博物馆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