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埃及法老的三次“搬家”:从古墓迷踪到盛大游行文化埃及举行盛大游行活动,将22具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木乃伊从埃及国家博物馆转移至埃及文明博物馆
-
《音乐之声》背后的历史文化今年2月5日,影星克里斯托弗普卢默(Christopher Plummer)去世,勾起了人们的回忆。在普卢默主演的诸多电影中,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引进的《音乐之声》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
红学史上的蔡元培胡适之争文化慈禧太后是一位红学爱好者,经常以贾母自比;胡适早年是个红学索隐派,还曾否定曹雪芹的著作权;其名作《红楼梦考证》竟然是在书商催逼下仓促写就;一位普通编辑改变了一代中国人阅读《红楼梦》的习惯……
-
清明时节:沈周题跋,何绍基临碑,丰子恺写信……文化清明来临,读古今书画家与印人们的作品,有的创作恰逢清明节,或者就是有意选择在这一天,有的则是内容与清明相关。
-
一场城市招牌展,聚焦字体痕迹背后的故事文化文字承载了历史。从1920年代上海南京路美商公司店招,三四十年代公共租界犹太人商铺店招,到后来的楷体字店招、新魏体标语和行楷体招牌,直至到涂鸦、金属立体字技艺,电脑打印的招牌……
-
重建风华:清末民初乌鲁木齐的庙宇与社会融合文化晚清新疆内忧外患,遭受重创后进入行省历史阶段。乌鲁木齐延续此前的城市社会风貌,形成以佛寺道观庙宇为场域的城市社会融合样式。
-
日本的所谓“国体”文化天气越来越热,不忍池的荷花越开越多,粉红色的花朵和花苞,渐渐从茂密的荷叶中,露出来大朵和小朵,每天去看,似乎风景都大不同。
-
“机翻”什么时候可以不是侮辱?文化乌拉圭作家马里奥贝内德蒂的长篇小说《休战》译成中文后,在豆瓣上引起了一场混战。有位在校的豆瓣用户对《休战》打了两星并发布评论称:“机翻痕迹严重,糟蹋了作者的作品,还是老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
清华吴良镛院士学术展,百岁“国匠”现场说“人居”文化生于1922年的吴良镛院士是知名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七十余年来,吴良镛一直坚守在教育和研究岗位,为中国以及世界人居环境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
科技让文物“活”起来,故宫博物院修复符望阁最大山水贴落文化昨天(3月31日)下午,故宫博物院对外发布,首次成功修复符望阁最大山水贴落《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
-
苏博新展:“诗意江南二月鹞”里的风筝世界文化风筝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古代被称为“纸鸢”、“纸鹞”、“鹞子”等。
-
革命文物“摸清家底”: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百万件文化我国革命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北京、上海等20个省(区、市)相继公布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
京野菜、京料理是什么?从饮食一窥日本京都风貌文化提到日本京都,许多人会联想到那里古老的寺院、神社与漫山遍野的红叶。京都的饮食也同样令人难以忘怀:怀石料理,宇治抹茶,京豆腐,京野菜……人们常说京都保留了长安的风味、是历史的模样,但其实京都在千年的变迁
-
复旦教授王德峰讲《资本论》走红网络:学者成为网红不是坏事文化18时30分,当王德峰走进复旦大学3108教室时,期待早已在人群的沉默里悄然滋长。“你们不是在等待我,是在等待哲学。”
-
希腊前的哲学:词表、占卜、法典与巴比伦哲学文化公元七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维苏威火山爆发,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又称老普林尼)只身前往火山活动地区,因火山喷出的含硫气体而中毒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