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为什么三分钟看不完一场电影?文化不知不觉间,在多数人还没有来得及去思考是否有必要区分电影和视频的时候,移动互联+各式各样的大小屏幕已经重塑了我们的观看习惯和注意力习惯。
-
《极乐迪斯科》:边缘世界的现实之声文化政治性表达或意识形态批评常常成为电子游戏中的重要元素,但当它们被放置进游戏文本当中时,大多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简化。
-
仙山的形状——以文伯仁《方壶图》为中心文化本文节选自作者浙江大学出站报告《吴门绘画中的仙境山水》,初刊于《美术与设计》2020年第4期
-
传统书画中的“吴装”:看《朱熹立像》等文物修复文化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文化地标,苏州博物馆及建设中的苏博西馆一直备受关注。澎湃新闻获悉,经过8个多月的建设推进,苏州博物馆西馆外部工程已经完工,内部公装接近尾声
-
阿富汗有哪些世界遗产及预备遗产项目?文化阿富汗早在1979年就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但直到2002年才申报成功第一个项目。截止目前,该国仅有两项世界遗产,不令人意外的是,它们都在濒危世界遗产名单中。
-
妖性与人性,孽情与至情:白蛇故事的缘起和演变文化白娘子与许宣的故事妇孺皆知,它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并列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
-
高校博物馆沦为私藏“背书”?规范寄存制度或是良方文化近年来,伴随着文博事业的发展,高校博物馆开始进入大发展的状态,不过不同于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等传承有序的藏品展,高校博物馆的展览展品中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状况,不少且存在着较大争议。
-
文化迁流中的“中国本位文化”意识——读陈寅恪先生文化以陈寅恪先生的学问而论,我们隔了好几层,所以不敢妄发议论。
-
世界文学新动向:莫言作品在日本文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日本:魔幻现实主义、藤井省三、吉田富夫6月底,莫言的短篇集《晚熟的人》在日本上市。
-
为避乱全球巡展15载,阿富汗珍宝将何去何从?文化2017年至2020年,一批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珍藏文物在中国多地巡展,掀起公众对阿富汗文明与文化关注的热潮。
-
不仅仅是巴米扬,曾经的佛国阿富汗还有这些佛教遗迹文化作为曾经的佛国重地,阿富汗遗留了众多佛教遗迹,其中一些寺院从佛陀在世年代已经开始建造。除了举世闻名的巴米扬大佛所在的巴米扬石窟,哈达佛寺遗址、艾娜克遗址等都是阿富汗重要的古佛寺遗址所在。
-
贵州侗寨的美育实践,因何能入选世界遗产教育推荐案例文化鳞次栉比的穿斗式民居、寨中心高耸的鼓楼、沿溪布局的风雨桥、汩汩的古井、穿着侗服的妇女、闲时对歌的村民……贵州大利侗寨至今保留着鲜明的侗族风情,是一块与现代都市截然不同的民族文化保留地。
-
“那不为人知的美”,十一面观音像首次走出奈良文化“国宝圣林寺十一面观音——三轮山信仰之神”目前正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她曾给人摆脱灾厄的信仰,恰与当下被新冠病毒折磨的人类产生共鸣。
-
碧海青天:东西文化中的蓝色诱惑文化荷马看不到蓝色吗?人们常常认为,爱琴海的蓝色借着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重要源头,从而使蓝色在欧洲文化意涵中呈现出了非常不同的维度。
-
《追风筝的人》作者胡赛尼发推:阿富汗人民不应该这样被对待文化自从外国军队开始离开这个饱受战争摧残的国家,经历了几个月的流血冲突,8月15日塔利班进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