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在安徽看20世纪“留法艺术天团”的艺术故事艺术1933年,一群志同道合的美术留学生,抱着“决意要导引中国紊乱着的艺术事业运动”的目的,在巴黎成立了“中国留法艺术学会”。90多年后,这个“留法艺术天团”来到合肥。
-
“少女”与日本的“零度”书讯《“零度”日本:陷入“关系性贫困”的年轻一代》,王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12月即将出版
-
纪念诗人谷川俊太郎:语言的匠人,以此手艺为生人物当地时间11月13日,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离世,享年92岁。谷川俊太郎是日本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翻译家。堪称当今国际诗坛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
读福尔摩斯,从娃娃抓起文化自从1896年第一篇“福尔摩斯探案”小说被翻译引进中国,到2010年以来大量《神探夏洛克》“同人小说”在中文互联网世界得到广泛传播,福尔摩斯与侦探小说在百年中国的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显影”。
-
久已忽略的钱币学与钱币学史历史“他照例奢华地庆祝节假日,但有时只是为了开开玩笑。在农神节或其他任何日子,只要心血来潮,他就会立即赏赐衣服或金银,还有各种各样的钱币,包括王政时期的钱币和外国钱币。”
-
何谓“奥尔菲主义”?古根海姆聚焦西方艺术史过渡时刻艺术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至上主义、超现实主义……20世纪早期的欧洲美术史,充斥着这些后缀“主义”的流派。
-
“观往·知来”:中俄艺术家版画联展北京艺术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11月1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俄罗斯国立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观往知来——纪念中俄建交75周年版画作品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开幕。
-
园林遗产如何融入当代生活美学?古猗园举行跨界学术对谈文化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中的一颗明珠。“绿竹猗猗”的古猗园是上海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
沈建中:学路烟云散记书摘还是一个早春的日子,读到戴燕教授《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随即又读了葛兆光教授《余音:学术史随笔选1992-2015》,很多文章都是重读,却有一种“群像”似的感动
-
《吴宓文集》出版,近三百篇文章呈现其学术思想及文化观书讯吴宓为中国现代著名国学大师、西洋文学家、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1950年起,吴宓任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历史系(后到中文系)教授。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誉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
利用与怡情:一部超越政治边界的环境史经典书评《自然之争》系当代英国史学家托马斯克里斯托弗斯莫特(Thomas Christopher Smout,1933— )的一部环境史著作,全名《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
-
黄州“苏轼圈”与《东坡居黄考》艺术长江——中华文明的摇篮。一万年的文化史,众多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物,勾连起长江的古与今。
-
北宋开封府的十二时辰书摘开封街市的早晨开始得很早,每天早上五更,现在的3点,被称为“报晓头陀”的僧人敲击名为铁牌子的铁牌或木鱼,四处巡行报晓。
-
甲午战争130年:甲午战争赔款与晚清金融困局历史202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这场影响深远的战争不仅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历史轨迹,也深刻影响了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
-
艺术欣赏的注意力变迁;自然法则的本质艺术如今,人们已经不太习惯仅仅依靠双眼去欣赏一幅画作,科技成为了欣赏艺术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