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印象派的“病”,在美术史中隐藏艺术1914年,奥地利女演员蒂拉杜里厄(Tilla Durieux)从柏林来往巴黎约15次,只为做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模特。
-
溯源海派精神,35位上海油画雕塑家的“艺脉相承”艺术上海,是中国油画雕塑发展的“摇篮”。海派艺术在中国近代美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了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品格。
-
MoMA新展“变化的空间”: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的勇猛实验艺术1974年至1986年的纽约,由琳达古德布莱恩特(Linda Goode Bryant)主理的艺术机构Just Above Midtown——也被称为JAM——是一处以推广黑人艺术家和有色人种艺术
-
故宫藏画里的雉鸟:天地孤寒翘首望艺术农历十月十四日,立冬。冬也,终也,万物皆收藏也。《礼记月令》记立冬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
日本建筑师群展:看槇文彦、矶崎新如何“穿越边界”艺术2022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11月5日,“穿越边界:日本建筑展”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开幕。
-
从宋拓碑帖看到清代年画,走进上图“石不语”特展艺术拥有11.5万平方米的上海图书馆东馆已在浦东正式对外开放。其定位是新一代的智慧复合型图书馆,这里不仅是“藏书楼”“借阅室”,更是开放的文化艺术空间。
-
2022中国泼彩画双年展:海粟领衔,墨彩如泼艺术“泼墨”作为中国画创作的一种墨法,古已有之。宋代《宣和画谱王洽》曾记泼墨:“ 王洽,不知何许人,善能泼墨成画,时人皆号为王泼墨。”
-
喜马拉雅深处的陈塘夏尔巴,留存的那些服饰与礼俗艺术居住在喜马拉雅秘境深处的陈塘夏尔巴,因其长期封闭的自然人文环境,得以保存相对完整、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
“垂钓巴黎的空气”,旅法艺术家沈远北京呈现个展艺术作为女性艺术家,旅法艺术家沈远并没有特别强调身体或者性别差异本身,而是专注于一些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
文人家具:古意里的简朴、简率与意淡艺术文人家具的说法可能是受文人画的影响而产生的。中国文人画发端于唐代,经宋代及元、明两代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
-
上图晒出古籍碑帖“家底”,不仅是翁氏旧藏、北魏写经艺术随着上海图书馆东馆在浦东的开放,那些原本深藏库房的文献典册有了更多的空间进行展示陈列。澎湃新闻近日在现场看到,其中东馆7楼特辟“馆藏精品馆”集中展示部分馆藏菁华
-
从西方走来的圣像尊容——北朝壁画艺术艺术敦煌莫高窟保存的北朝壁画,堪称古代绘画中的精品,它们不仅具有构图、线描、色彩等方面均衡、调和的形式美,而且使所在的洞窟有着明显的庄严、神秘的宗教气氛。—
-
梅景书屋中滂喜斋旧藏之碑帖善本艺术吴湖帆家藏碑帖及古籍善本中,颇有潘祖荫(1830-1890)滂喜斋旧物者,因潘氏及夫人相继离世之后,所藏金石书画、古籍碑版等
-
上海国际摄影节|看这些青年摄影师的内观、怀旧与梦境艺术青年一代摄影人的作品预示着摄影未来的走向,与成熟、知名的摄影家相比,青年摄影师或许镜头语言还稍显稚嫩,但却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真诚发问与探索。
-
被倒置了75年的蒙德里安作品《纽约城一号》艺术今年是蒙德里安诞辰150年。10月29日,“蒙德里安的进化”展移师德国杜塞尔多夫K20博物馆展出。在展览新闻发布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