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看明代文徵明“朋友圈”,南博展吴门书画艺术“师友如光 微以致远——文徵明及其师友后学书画特展”正在南京博物院展出,展览以文徵明的书画作品为依托,梳理了他的家族、师友、学生等社会关系,以展示明中期苏州地区文人士大夫艺文创作的轨迹与风貌。
-
中元节,看旧金山亚博的“冥界艺术”艺术中元节,人们缅怀先人,祈福庇佑。死亡的世界变成了思念与寄托的所向之处。
-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发布,新媒体与女性视角成热点艺术2022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类型的艺术家更为活跃?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近日开幕展出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2”以作品与文献结合的形式回顾了与疫情交织的2022年。
-
250年的苏格兰女性艺术史:爱丁堡的困境与超越艺术“不存在所谓的女性艺术家。 艺术家只有两种——坏的和好的。”
-
布鲁斯·戴维森的“归途”:镜头下的人文与日常艺术玛格南摄影师布鲁斯戴维森生于1933年,他的摄影生涯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以致力于记录社会不平等现象而闻名。
-
“斯文不灭”,上海图书馆新展宋代摩崖石刻拓片艺术上海图书馆东馆美术文献馆近日上新,以行旅为题,从山川地理的人文视域出发,开启新展“斯文不灭——宋代摩崖石刻里的文字风景”。
-
风风火火闯九州,看戴敦邦画水浒人物艺术1998年,画家戴敦邦为当时脍炙人口的经典电视剧《水浒传》绘制了一百零八将的精彩图谱。当时该剧制片主任张纪中评论道:“画像中所传达的那种人物性格,准确的神情,为导演组遴选演员提供了最生动的写照。”
-
民国时期谢伯子在上海及常州的艺术行迹艺术2023年是谢伯子(1923-2014)诞辰一百周年,其一生画蜡虽长,但其青壮年时期的存世画作并不十分多见。
-
琴瑟有清声:山西博物院将展古今伉俪书画艺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结为连理枝。古今艺坛,伉俪同善书画者不乏其例,他们既是人生的伴侣知音,更是艺术上的同道者。
-
“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年鉴”:为中国当代影像存留档案艺术由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发起并主办的“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年鉴”(下简称“影像年鉴”) 正在进行2023年作品征集。
-
从千岛湖出发:风景速写与两位画家的三十年往事艺术两位50多岁的画家,一本速写集,近200张作品,30年的画路。《从千岛湖出发——胡雪晴王犁速写选》讲述了两位年龄相近的艺术家三十年的故事。
-
从“入世”的肖像看起,泰康美术馆聚焦中国现当代艺术艺术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出世”是一种精神境界;但在现当代艺术中,不少艺术作品则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结。
-
西洋在东洋——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南蛮艺术艺术十六世纪中叶,葡萄牙人抵达日本,成为最早抵达日本的欧洲人,此时正值战国中后期的日本,即「安土桃山时代」,从安土桃山时代(16世纪中后期)到江户时代初期(17世纪初),葡萄牙人纷至沓来。
-
苏轼为何将蔡襄与奸臣相提并论?艺术北宋名臣蔡襄,是政治家也是书法家,亦是茶学专家。在他担任福建转运使期间,创制出“小龙团”茶,成为宋朝皇室的最爱。
-
内奥米·韦斯谈古典学与表演研究艺术在传统古典学里,古希腊音乐研究是一个无比技术化和专业化的领域,它强调的对古希腊音乐的重构,让绝大多数没有音乐学背景的古典学家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