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这群平均年龄50岁的阿姨,把传统潮州钩花变成潮流艺术艺术走进思南书局,3楼展厅中央,一条巨型的粉色哇哇龙(WAWA LOONG)钩花艺术装置十分醒目。龙身由上百个手工钩织的“哇”拼接而成,巧妙地平衡了传统民俗手工艺和潮流艺术。
-
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相遇”沉浸式《清明上河图》艺术端午前夕,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进京展(上海巡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对外展出,参展的275件作品,以整整两层的展览空间相聚,可谓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的缩影,反映了当下书法创作的总体面目。
-
英国国家美术馆200周年:发现“德加与拉拉小姐”艺术1879年1月,印象派大家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观看了巴黎新建的费尔南多马戏团的表演。
-
“艺道为伍”作品展:呈现刘海粟、谢稚柳等名家书画艺术6月7日,上海市闵行区举办“艺道为伍”蔡兵美术馆开馆五周年馆藏名家作品展。
-
“空中花园”搭起烟花,看巴西传奇设计组合的四十年设计艺术看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不知谁还记得巴西馆那栋绿色建筑?其设计灵感就来自坎帕纳工作室(Estdio Campana)一把由碎木块拼接而成的椅子。
-
粉画里的上海艺术粉画作为欧洲古典绘画的重要画种,它既有油画的厚重又有水彩的灵动,被画家广泛使用。2021年起,上海久事美术馆开启了粉画艺术创作沙龙的展览,试图向公众展现当下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对于色粉画的传承和探索。
-
也谈顾颉刚赠赵俪生书法的用印艺术最近读到高羔先生《顾颉刚书法的用印》(《中华读书报》2024年5月8日第7版)一文,谈到顾颉刚先生1956年青岛休养期间,赠赵俪生“苍茫海上月”书作的用印问题。
-
学者共论“石涛与扬州”:书画之外,石涛何以是叠石名手艺术作为明末清初的绘画大家,“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1642-1707年)在中国书画史与美学史上影响巨大,齐白石曾称其“下笔谁敢泣鬼神,二千余载只斯僧”。
-
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作品展:“观往知来”中的艺术思考艺术6月3日,“观往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届美术、设计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
-
当涂鸦成为复制:班克斯博物馆的矛盾与反常艺术班克斯,英国涂鸦艺术家,其作品散落于各地的街头巷尾,以讽刺性批判,抨击了政治,文化,道德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
2024中国美院毕业季聚焦“世界树”:向远方伸展枝桠艺术2024年6月1日晚,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正式启动。毕业季以“世界树”(World Tree)为主题,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展区、良渚展区、湘湖展区,浙江美术馆,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世界旅游博览馆,全山石艺术中心,天目里八大展区同时开幕,呈现22868位毕业生(本科生1834人,硕博1034人…
-
看一场视觉“上海赋”,在乌镇木心美术馆艺术地处乌镇的木心美术馆将于6月1日至9月1日举办“上海赋—影像 摄影 绘画1934-2024”特展,以木心文学作品《上海赋》为题,涵盖三十年代至今的上海主题影视剧经典片段、摄影与绘画作品一百四十余件,是开馆以来内容最为庞杂,展品种类最多的展览。
-
不合时宜的知识考现学:冰+煤艺术2024年2月13日至8月11日,美国非营利机构亚洲协会(Asia society)在其位于曼哈顿的纽约总部举办《冰+煤》(Coal+Ice)特展。
-
艺术设计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做什么?艺术进入“AI”时代,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的创作过程,利用训练数据来学习不同领域创作的技巧和风格,进而辅助内容提供者高效地进行创作实践。
-
看洋风画里的清晚期人物、风俗,“艺荟中西”巡展天津艺术近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艺荟中西——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19世纪澳门及广东地区图像展”(以下简称为“艺荟中西”)天津站在天津美术馆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