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初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类将会遭受外来压迫,失去自由;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娱乐至死》想告大家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
版本杂谈薛冰这本小书中,笔者尝试以版本学的基本概念为经,以图书实证为纬,编织近现代中国出版的宏观图景。虽然书中列举出大量实例,其目的并不在于孤立地对某种珍稀版本做鉴赏或评价,也无意于为书友们选择藏品方向出谋划策,而是力图从实例出发,说清近现代时期大致产生了哪些版本形态,各有什么特征,与此前此后的同类版本有什么联系与差异,在鉴赏、评判时应掌握什么标准,注意哪些问题。
-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1949-2014年)岳春生《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1949-2014年)》是岳春生以1949-2014年观看或参与的演出为线索,以一张张节目单和入场券为缩影,折射出北京乃至新中国建立65年的文艺演出史。岳春生的文字简白流畅,饶有趣味,毫不做作,直朴纯粹而不失儒雅,将65年来看过的演出、经历的演出,以及与于是之等一些文艺大师的交往娓娓道来,加上作者挑选的200多幅节目单和入场券及与之相关的充满趣味的故事,既有对北京演艺文化的回忆,又有个人情怀的抒发,是一部老百姓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微观文艺史。
-
永恒的图书馆巴斯贝恩(Basbanes, N.A.)“坚忍”和“刚毅”是纽约公共图书馆门前两座石狮的名字,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最严酷的日子里,纽约市市长拉瓜地亚总会在星期日晚间的广播里,用这两个词来鼓舞市民们熬过一个个黎明前的黑夜,迎接明天的曙光。本书中,无数的藏书家、书商和图书馆人凭着“坚忍”与“刚毅”,在保存书籍文化的传承上成就了不朽的功绩。图书馆作为“医治灵魂的场所”,从最早的亚历山大城图书馆开始便承担着保存书籍和传递知识的重要作用。本书作者巴斯贝恩历经十余载,遍访世界各大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等,为我们生动记录了无数的图书馆人,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所从事的堂吉诃德式的奋斗……
-
独立日: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魏小河你理想的读书生活是什么样的?不管房间大小,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读书空间,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每天下班,看一篇书评,读一本书,在墨香中找寻生活趣味;如果累了,就去你所在城市的独立书店逛逛,说不定有奇妙的相遇;当你想去独自探寻这世界的美好时,书单,是最好的指引。本书收录14间温馨私家书房,49篇魏小河精选读书随笔,11家最美独立书店,11份俏皮书单,为你打造理想的个人读书生活。
-
战略与管理:“快文化”要把我们带到哪里?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快文化要把我们带向哪里?》是选自《战略与管理》杂志中最好的文化哲学类文章合辑,是“战略与管理”丛书之一。本书汇集了任剑涛、许章润、高全喜、陈志武、干春松等国内一流学者,对当今历史、文化和哲学等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内容涵盖了中国文化战略思考、文化误区与民族振兴、胡适思想研究、东亚国家的文化民族主义与中华文明圈的解构、儒家复兴、东西文化思想源流之差异:回顾与反省等问题。
-
财富的灵魂鸱夷子本书实际上是一群以“让中国商业更受尊敬”为使命的记录者和参与者的文章合集。它是关于“人”和“事”的书,每个人和每个事件都跟过去25年来中国商业社会出现的最重要的人和事关联,是一本杂志和一个阶层1/4世纪的商业断代史。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尝试30多年来创造的国民财富的记录者和旁观者,本书是《中国企业家》杂志(1985-2010)成立25年的一次全面、权威、多方位视角的梳理。它是国富创造历程的记录,是中国商业发蒙、成长和企业家群体逐渐走向主流地位的镜像,是一群国富旁观者的心灵史。
-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徐泓这是一本从纪录片出发的哲学书,他纪录着小人物们构成的历史,又是一本用影像去抵达的启示录,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认识世界, 从民生出发,以影像抵达,在最官方的平台,讲述老百姓的故事,陈虻,一个被崔永元、白岩松、柴静等一众思想锐力的名嘴称为精神领袖的人。本书汇集了陈虻生前在央视评论部的审片经典言论、讲座精华、报道文章以及影像,展示了纪录片从观念到方法、从栏目化管理到新节目研发的思想精华。本书由十八篇文章构成,从十八个角度解构他的思想,展示出一个思想深刻而诗意表达的纪录片人之有趣。
-
魔鬼出没的世界卡尔·萨根与其咒骂魔鬼的黑暗,不如点亮一支科学的蜡烛。祝愿我们的世界摆脱恶魔的纠缠,充满阳光。“魔鬼”(Demon)一词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知识”(Knowledge),犹指物质世界的知识。后来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在追求知识的旅途里产生了迷惘,恐惧和无知使人类走向了自我催眠、邪恶的巫术和鬼神崇拜,“知识”不幸转化成了“魔鬼”,从此以后人类的历史都不能摆脱“魔鬼”的缠绕。在神灵主义泛滥的时代,我们就遇到神灵;当古老的神话对人们失去了吸引力,我们就开始认为外星生物是有道理的。然后靠催眠术产生幻觉的趋势就出现了……卡尔·萨根博士的著作《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是他临终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当年便创下最佳畅销书第一名的记录。应该说,这是萨根诸多作品中比较全面地反映其思想的一部作品。卡尔?萨根以广博的知识,犀利的思想,入木三分的揭露,鞭辟入里的分析和发人深省的启示,阐述了科学和非科学的区别。热情地讴歌了科学家在人类生活中的伟大贡献和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幸福。全书充满理性的思维和科学精神,从科学的角度对伪科学和伪科学后面所隐藏的反科学意识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
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究涂成林 史啸虎国家文化安全语境中的文化是指与不同民族、国家和制度相对应的个性文化,它们可以分为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两个层次。国家的文化利益与主权就表现在对这种个性文化的发展和维护上。国家文化安全所关切的就是国家文化利益是否受到损害,国家文化主权是否受到侵犯,即这种个性文化是否得到独立自主地健康发展,是否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获得平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