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
-
邓小平传理查德·伊文思(Richard Evans)西方邓小平研究专家、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Richard Evans),与邓小平多次面对面接触,三十年心血力作,全方位揭秘鲜为人知的邓小平!20世纪50年代中期,作者来到中国,担任英国驻华代办处的政治参赞。他为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所作的报告所吸引,并对邓小平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4至1988年,他担任英国驻华大使,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和邓小平。作者耗时多年,搜集第一手资料,潜心研究邓小平本人和他的著作,最终完成本书,目的是讲述一个故事里的故事——20世纪中国历史大故事中的邓小平生平故事。他站在独特的立场,以平和的眼光看待并展示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也带着读者重温20世纪中国的跌宕历史。
-
领导时事政策手册(2010总第19辑)《领导时事政策手册》编辑部暂缺简介...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赵汀阳《天下的当代性》的作者赵汀阳于2005年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体系”的原创理论框架,如今十年过去了,《天下的当代性》与天下体系的初步研究在基本观点上保持一致,但在问题的提出、论证和叙事上都有较大差异。本书深入探寻了中国古代“天下”制度的内涵、外延和实践,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挖掘其在当前世界现实中的价值并对未来世界展开了预言式的构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在书中第二章着力于梳理和重建中国的历史性,提出了“旋涡模式”,将中国的生长方式解释为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旋涡,而天下体系是化解旋涡冲突而兼收并蓄的最优制度,两者配合而形成了百世不绝的基业。中国周朝创制的天下体系对于古代的经济和技术条件而言过于超前了,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制度优势。而当今世界面对的是互联网技术主导的全球化趋势,这意味着人们正在经历某种意义上的开端时刻和条件——新的规则和制度正在形成,这正是讨论“天下的当代性”的意义和必要性。
-
对民主之恨雅克·朗西埃从柏拉图时代到法国大革命,再到20世纪的诸多理论家,雅克·朗西埃在《对民主之恨》中简述了民主观念史。在此基础上,朗西埃为我们指出了民主的实质:民主不同于政治,它不是一种制度类型,也不是一种社会形式,而是那些既无权统治也无权服从的人们所特有的权力,其目的在于支持善的统治。他进而指出,民主通过全面打击一切建立在精英特权之上的权力形式来进行治理,由此对民主的恐惧乃至憎恨就植根于新的统治阶级之中。在这个左派失去了方向的时代,朗西埃的著作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少见的持续不断的关于如何继续抗争的概念。
-
政治学与生活迈克尔·G·罗斯金为什么政治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政治学能成为科学吗?为什么政治学被称作“统领科学”?媒体和政府的对立是好事吗?报纸有权公布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消息吗?美国人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一本主题宏大抽象、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直击要点、广受国内外读者喜爱的政治学入门读物。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讲述,告诉读者“为什么要关心政治、政治学是什么、政治学有什么用处、现代政治是如何运作的”。对于那些认为政治很抽象、很复杂的读者而言,本书将开启崭新的视角,位读者打开兴趣之门,引导读者认识政治、喜欢政治。阅读本书,读者将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政治活动相关问题的“对话”和“回答”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政治的方法,从而为自身对政治及政治学的基本理解和独特感受奠基。此外,本书还展现了作者作为新闻记者和外交服务官员的过人的写作技巧,在极简练的表达中,兼容并包地展现了各种政治流派的观点,使读者能够轻松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充分体会到政治学的“有趣、有益和有用”。
-
雪域珍宝:历世达赖、班禅敬献中央政府礼品精粹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本书是在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精品展览《历世达赖·班禅敬献中央政府礼品展》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它以文图结合、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在介绍达赖和班禅封号由来及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基础上,集中展示了历世达赖、班禅在不同时期敬献给中央政府的贡品、礼品和部分珍贵历史档案近200件;既有反映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博大精深的宗教器物,也有反映雪域高原丰富物产和人民勤劳智慧的生产生活用品,还有特制的礼单、献词、牌匾、锦旗、工艺美术品等。其中,十一世班禅进献中央政府礼品为首次公开出版。这些文物表明历世达赖、班禅与中央政府保持着紧密联系,真实地反映了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
-
吴康民论时政吴康民近年来,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汶川地震、三聚氰胺事件、高铁相撞事故、药家鑫案、故宫负面新闻等等一再地引起政府和民众的瞩目。党中央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强调努力提高民众幸福指数,关注民权、民生。
-
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马克·里拉知识分子一定是照亮公共空间的火焰吗?理想主义的人要失望了。海德格尔、施米特、本雅明、科耶夫、福柯、德里达,六位思想大师,六条政治歧路。以六位著名知识分子的生平行藏为据,马克·里拉讲述这些思想家如何及为何被激情或时代风潮所迷惑。这些智识丰赡、影响过人的知识分子也曾笔底战栗,或隐蔽或公开地偏向、支持极权主义,对暴虐政治制造的人类苦难,或拒绝承认或文过饰非,甚至视而不见。他们的故事充满20世纪的激情与失落,他们的思想依然宰制今日有关人类处境的各种论述。马克·里拉不止于剖析这些亲暴的政知识分子,而且揭示出暴政在人类心灵中的心理根源:“只要人们思考政治,只要思考没有终结,那么服从于某一理念的诱惑就还会存在,激情会使得我们放弃自己的首要责任,亦即控制内心的暴君。暴政并没有死亡,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我们的灵魂中。”尽管这是一本研究知识分子的著作,却并非为知识分子而写。历史行而无远,这本书恰似一记幽微的钟声,既敦请知识分子实践“责任的政治”,也提醒社会公众对“政治的激情”保持必要的警惕。
-
协商民主的技术谈火生 霍伟岸 何包钢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本书即试图提供一个协商民主的操作指南。该书由理论篇和案例篇组成。理论篇重点介绍协商民主的四种主要实践形态——公民共识会议、公民陪审团、协商式民意调查、愿景工作坊,及其具体的操作方式。案例篇则选取了六个典型案例,以展示在国家正式制度安排内部、国家与公民社会互动的层次上,以及公民社会内部,针对不同性质的议题,协商民主究竟是如何具体运作的。从治理技术的角度来看,本书是一本实践指向明确、程序性强的协商民主操作技术手册。
-
共识于一 罗晓中国的社会经济以至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过去十年的时间中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迅速崛起却也危机四伏。中国实现了什么样的梦想,又陷入了哪些困境,当再次走在新的十字路口,改革共识弱化或破裂的声音不断出现,我们又会选择什么样的前进道路,这些问题,都在本书中有着犀利的点评与剖析。当前,中国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经济改革走向更深层次,也会遭遇更多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本来已经滞后的政治改革,既要避开多重障碍的清算,又需要高超的智慧;民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等等。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达成深入改革的共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毋庸质疑。本书以共识为主题,契合了当前的社会需求与政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