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
-
宋词欣赏教程(修订版)张仲谋 著词是中国诗史上一种最完美的艺术形式,它那长短句错落、韵味错落、单双音节错落的节奏韵味,天然具有一种参差玩转、流丽顿挫的音乐美。宋词尤其善于运用旖旎幽怨的笔调,把人生的寂寞与忧伤、渺茫的希翼与无涯的奇羡,化为美丽而凄婉的抒情境界。《宋词欣赏教程(修订版)》作者凭借长期的涵勇体会,以及对于人生的敏感与深思,力求深入把握词的艺术个性,揭示宋词经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宋词欣赏教程(修订版)》八章,把词学知识、词论阐发、宋词概述与名篇欣赏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学体系。关于词的章法、句法、字法之分析,尤多发覆表微之处。《宋词欣赏教程(修订版)》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2013年又评为江苏省高效重点教材。
-
林庚诗集林庚 著《林庚诗集》收录林庚先生已出版的六种诗集,以及迄今发现能够确认的散作114首(含词20阙)。可以说,林先生的诗作基本尽汇于此。
-
徐敬亚诗选徐敬亚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n\n《徐敬亚诗选》是《常春藤诗丛·吉林大学卷》的其中一册,该诗选共分为五辑,收录了诗人徐敬亚从20世纪70年代直到今天的重要诗歌。作者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站在历史长河的角度重新审视世界,让读者从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燃烧的熊熊火焰。 \n
-
飞鸟集·新月集[印] 泰戈尔 著;郑振铎 译《飞鸟集·新月集》是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其中《飞鸟集》是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诗集;《新月集》是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创作主旨的散文体诗集。 泰戈尔的诗篇“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尤以《飞鸟集》广为国人知晓。在这部诗歌中,诗人以抒情的彩笔,写下了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索,给读者多方面的人生启示。《新月集》一经问世,便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
-
金台集:维吾尔族诗人名作[元] 纳新 著《金台集》是元代维吾尔族诗人纳新的代表作。为危素所编,纳新通过努力学习,充分掌握了汉民族文化,在文人才子云集的京师和江南,以诗文知名于世。其诗文以游览酬唱居多,亦不乏针砭时弊之作,风格清丽,不刻意雕饰。陈垣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对他极为推崇。
-
宋琳诗选宋琳\n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n\n《宋琳诗选》是《常春藤诗丛·华东师范大学卷》的其中一册,现代化的语言方式与古典的诗歌美学融合为一体。独特的诗歌语境,使得孤寂、忧郁、流浪、异域感与陌生感扑面而来。在诗中反复出现的河流、湖水、海等自然景象,可见作者多寄情于山水,追求心灵的自由境界。 \n
-
元散曲谭帆,邵明珍本书选取有代表性的元代散曲精品,包括小令(含带过曲)、套数等,基本反映了元散曲的艺术成就。
-
白天最后的日光为我停留(美)惠特曼 著 代秦 译《白天最后的日光为我停留:惠特曼经典文选》是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沃尔特·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该书记录了诗人一生的思想和探索历程,也反映出他的时代和国家的面貌,是美国诗歌史上一座灿烂的里程碑。作品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充分反映了世纪中期美国的时代精神。《白天最后的日光为我停留:惠特曼经典文选》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著名诗集,作者在诗歌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为诗歌研究者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对于喜爱惠特曼诗歌的学生、学者以及其他人士来说《白天最后的日光为我停留:惠特曼经典文选》是一本值得永久收藏的诗歌集选,适合广泛阅读传诵。
-
诗经与楚辞陶型传本书的选注、说明、集评,主是为帮助广大读者来浏览和欣赏诗经与楚辞。在编选意图上,除着重考虑思想性和艺术性外,还注意到题材的多样、风格的独特和篇幅的短小、文字的通俗等因素,希望能够缩短一些远古诗韵与现代人的生活和心理差距。
-
唐五代两宋诗法著述研究张静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唐、五代、两宋六十八种存世与佚失的诗法著述。所谓诗法著述,就是以汇聚总结诗歌写作技巧为主体内容,以罗列诗法名目与技巧条目为主要形式的诗学专书。诗法著述在中国诗学目前有源远流长的传统,这批数量庞大的著述有其独特的主体内容、命名方式与写作目的,它们和诗话类著述有很大差别。本书在个案研究部分,详细考察唐五代与两宋存世与亡佚诗法著述的著者、年代、存佚、版本、刊刻传播等情况,研究其编纂特征、内容构成与理论价值。随后总结出唐代、五代、两宋三个阶段诗法著述的阶段特征。唐代诗法著述的总体特征为:目前存世的唐代诗法之书多残佚不全、篇幅短小;其中又有不少书籍被质疑为伪书伪撰;诗法著述能够在唐代出现并繁荣,其实是唐代律诗定型且成熟、进士考试诗赋的环境下顺理成章的结果;唐代的诗法著述多提名为“诗格”或者“诗式”;其著述体例被后来的历代诗法著述所继承;在诗话还没有产生的时代,唐代诗法著述还承担了论诗评诗的诗学功能。五代时期诗法著述的总体特征为:这一时期的诗法著述究竟是晚唐、五代或者是宋初时所做,多难以判断;五代时间较短、战乱不断的社会现实,使这一时期存世诗法之书数量少于亡佚之书,即便是存世之书,篇幅也极为短小;在五代特殊的诗学环境中,美刺政教与诗道是诗法著述的主体内容;五代的诗法著述多继承晚唐诗法著述中的内容,但也有一些新的创作。宋代诗法著述的总体特征为:宋代诗法著述的数量不比唐五代,显示出了一定的衰微局面;两宋的诗法著述一方面仍然继承了唐五代诗法著述的撰著特征,但另一方面又显示出很多新变,主要表现为诗法之书的题名抢先发售出现“法”字,诗法名目的命名不断深化成熟,诗法著述的内在形式越来越完备,抢先发售出现了诗法汇编著作《吟窗杂录》;在宋代诗法之书不复流行的背景之下,诗法著述往往和其他诗学批评形式相结合以行世,所以宋代诗法著述出现了“一书而兼二体”的特殊状态,例如将诗法著述与诗话著述杂糅,将诗法与品评合编,将诗法与诗选联合等。本书后又对历代诗法著述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论,总结其编著特征、体系建构以及古人对诗法著述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