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魏晋南北朝诗歌通论田彩仙魏晋南北朝诗歌是中国诗歌史的一个辉煌期,不管是在诗歌的题材类型上还是在诗歌的体式创新上都有着突出的成就。本书为作者多年来研究魏晋南北朝诗歌的成果,所涉时代诗作包括建安诗歌、正始诗歌、两晋诗歌、南朝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乐府诗歌等,研究的视角既有家族与地域文化视角下的诗歌创作研究,也有对诗歌的文化内涵、审美意象、情感趋向的探讨。还有对山水诗、玄言诗、宫体诗、永明体等诗歌体式特征的详析。在关注文人诗的同时,也涉及到了乐府诗的成诗模式与乐歌性质等方面。
-
询唤与协商:“主旋律”文学的创作现状与发展走向刘复生 汪荣 著“主旋律”文学,指的是反映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或社会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以小说为主。近年来,“主旋律”文学的发展已经越过了早期的单调格局,在内容表现上呈现多样性,在艺术技巧上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取得了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与突破。本书以历史小说、新革命历史小说、大厂小说、反腐小说为研究对象,考察“主旋律”文学的现状和走向,并以此观察整个当代文学体制中的“询唤”与“协商”。
-
理论的幽灵:文学与常识安托万·孔帕尼翁 著;张静 编本书回顾了文学理论与常识问所发生的种种冲突。理论拒斥常识所包含的成见:“文学”即本质,“作者”乃文本意义之quan威,作品以“世界”为主题,“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对话,“风格”是选择写作方式,“文学史”是逐一列举大作家,“价值”是文学经典的客观属性。理论动摇了常识,但常识也抗住了攻击。理论为了灭掉对手常有过激言论,结果有可能使自己陷入悖论。因此,我们今天有必要重新审视文学理论在法国国内外风靡一时的那个时代,并对其做个总结。
-
罗伯特·瓦尔泽与主体话语批评范捷平 著《罗伯特·瓦尔泽与主体话语批评》从文本阐释学、文艺心理学、精神病理学、文化学等多视角对瓦尔泽的诗学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对瓦尔泽柏林时期的三部小说和《强盗》小说的主体话语批评作了分析。并高度关注了近年破泽的《来自铅笔领域》的后期小品文及瓦尔泽生平研究的最新成果。《罗伯特·瓦尔泽与主体话语批评》首次明确地提出瓦尔泽文学作品除了文本本身的美学诉求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文学伦理学诉求,为研究后现代德语文学的最新力作。
-
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与丁玲精神史:第十二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丁玲研究会本书汇集了第十二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及近年几次相关学术会议的部分优秀论文,作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他们年龄不同、背景各异,从各自的角度,围绕“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与丁玲精神史”进行论述,集中展现了丁玲研究的*成果,也从一个侧面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乃至社会、思想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
关于爱与美太宰治本书为太宰治的小说集,收录了《秋风记》《新树的话语》《花烛》《关于爱与美》《火鸟》等六部当时未曾发表的小说。这部小说集是太宰治与石原美知子结婚后出版的首部作品集,作品中集中表现了太宰对人间至爱至美的渴望,以及对生命的极度热爱。像火鸟涅槃前的深情回眸,是太宰治于绝望深渊之中的奋力一跃。
-
碧空中的金子:别雷诗选[俄] 安德烈·别雷 著,[俄] 安德烈·别雷 译《碧空中的金子——别雷诗选》是“金色俄罗斯丛书”中的一册,共分“碧空中的金子”“灰烬”“瓮”“星星”“其他”等五个部分,精选俄国白银时代有名象征主义作家、诗人安德烈.别雷诗作百余篇,由此可窥见贯穿于别雷一生的诗歌创作风貌。作为诗人的别雷具有多面性,在《碧空中的金子》,年轻的别雷高扬象征主义的旗帜,预知神秘的未来世界;在《灰烬》中别雷对受尽苦难的俄罗斯而哭泣悲伤;在《瓮》中记录自己对人生的绝望;在《星星》写满对爱人的怀念和祝福。19世纪以降,俄罗斯诞生了一大批重量的文学巨匠,如普希金、赫尔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这些金子般的名字迄今仍在向世人闪烁着独特的光芒。然而,作为一座富矿,俄罗斯文学在我国所显露的仅是冰山一角,大量的宝藏仍在我们有限的视阈之外。“金色俄罗斯丛书”进一步挖掘那些静卧在俄罗斯文化沃土中的金锭,向中国读者展示赫尔岑的人性,丘特切夫的智慧,费特的唯美,苔菲的幽默,什克洛夫斯基的精致,波普拉夫斯基的超现实,哈尔姆斯的怪诞……可以这样说,俄罗斯文学史即一部绝妙的俄国思想史,它所关注的始终是民族、人类的命运和遭际,还有在动荡社会中人类感情的变异和理性的迷失。“金色俄罗斯丛书”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有名诗人、翻译家汪剑钊主编,遴选普希金、赫尔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大师的经典作品,向中国读者呈现优美而深厚的俄罗斯文学。
-
赵树理的幽灵:在公共性、文学性与在地性之间赵勇本书是一部专题论集,由两辑内容组成,主要涉及赵树理研究和对山西当下作家的评论。赵树理研究并非显学,但世纪之交以来却持续升温。而对他的重新关注和种种评论,也在一定程度上映现了学界的“阐释焦虑”。本书第一辑聚焦于赵树理的三重身份问题、可说性文本问题、文艺传播观、文学语言观等,并引入西方学者本雅明的视角和中国作家汪曾祺的维度,试图对赵树理其人其作进行重新解读。该组论文写得扎实饱满,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过,产生了较大影响。第二辑涉及郑义、李锐、赵瑜、聂尔、鲁顺民、葛水平、浦歌、张暄、白琳、悦芳、弱水等十余位山西作家。虽然他们使用的文体不一,创作风格有别,但都个性鲜明,特色明显,且不同程度地继承了赵树理的写作传统。本辑内容聚焦于他们的重点作品,并在公共性、文学性与在地性之间进入问题,展开评析,既呈现了当下“晋军新方阵”创作实力的一个面向,也展示了作者以“论笔”行文的写作风格。
-
鱼丽之宴木心 著木心说,“自作多情”和“自作无情”都是可笑的,“以后我还想改名……” 依据木心晚年定稿,《鱼丽之宴》收入木心历年来的 “答好友问”与“答记者问”等文章,并配有作家影像、创作手迹等,包括《江楼夜谈》《海峡传声》《雪夕酬酢》《仲夏开轩》,以及披露木心1983年至1998年去国旅美“航程纪要”的《迟迟告白》,此外,《战后嘉年华》还回溯了“个人的青春期”,《有朋自西方来》则亮相了木心晚年“珍贵的文友们”。 木心自序,《鱼丽之宴》是我“答客问”之类中的某些选篇,触及的话题虽只限于文学、艺术,因为也自有一番纷繁,故美其名曰“鱼丽”……如此则原想叙叙人生上的利钝成败,结果变成了一场酒酣耳热的飨宴。
-
海派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陈绪石 著《海派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宁波学术文库中的其中一本。《海派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共分五章,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制约海派文学的途径,传统文化制约下的海派文学主题,现代都市语境下的传统文化人格,小说叙事与传统文化内涵的传达,传统与现代——海派文学的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