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文学与图像王邦维,陈明 著文学图像学是一门新时代的新学问。“文学与图像的关系”是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整个文学、文化和知识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文学图像学”提倡文图并重,不同于单纯的文字文本的考察,从文学直视图像,或从图像反观文学;主张从文学研究的本位立场,以图像研究为重点,以图文关系研究为核心,并围绕文学图像的生产、呈现、消费、传播、演变等历史语境,探索图像叙事的功能,以及梳理不同文化语境中文学图像的交流与互动情形,从而为建构新的学科分支“文学图像学”奠定基础。
-
小泉八云思想与创作研究牟学苑 著小泉八云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西方世界介绍日本的著名作家。目前国内外对于小泉八云的研究往往侧重某一方面,或将小泉八云的思想与创作割裂开来。《小泉八云思想与创作研究》以国际小泉八云研究的前沿成果为基础,将小泉八云思想研究与创作研究结合起来,力图对小泉八云的思想与创作状况做一整体把握,对于小泉八云的文学创作,则更多地从内部研究视角出发,进行文学本体的深入解读。
-
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英汉对照)(英)伊丽莎白·勃朗宁暂缺简介...
-
当代美国女权文学批评家研究金莉,等著《当代美国女权文学批评家研究》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美国女权文学批评家的专著,旨在通过介绍其基本观点,阐释其作品意义,探究其重要特征,评介她们对美国女权文学批评的重要贡献,折射当代美国女权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以及与其他理论思潮的联系,审视其在21世纪的发展态势。《当代美国女权文学批评家研究》是我国针对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及评论家思想进行研究的第一部专著。迄今为止,国外专门针对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进行梳理的专著并不多见,对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家进行历时性和共时性研究的专著更是凤毛麟角。
-
梁启超与晚清“今文学”运动:以梁著清学史三种为中心的研究张勇 著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在于,他既是重要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又是记述者和阐释者:无论是清末新政、民初宪政等政治大事,还是晚清学术传承等文化思想进程。《梁启超与晚清“今文学”运动——以梁著清学史三种为中心的研究》从梁启超三种关键的清学史著述(即《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以及《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的第八章《近世之学术》)入手,还原梁氏前后叙述的不同语境,澄清其在晚清“今文学”运动中的角色,将梁氏及谭嗣同、夏曾佑等人的“今文学”言论加以历史的解析,呈现出一个逐渐生成和变化着的过程。
-
唐宋《春秋》佚著研究黄觉弘 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宋佚著研究》系统梳析唐宋《春秋》著述情况,主要探讨中晚唐李瑾、陈岳,宋初三先生孙复、胡瑷、石介,庆历学者李尧俞、孙觉,伊洛学派程颐、刘绚、杨时,程门后学胡安国、王葆、程迥,以及浙东学人项安世、薛季宣、吕祖谦诸家之《春秋》佚著佚说。研究皆从问题人手,通过辑佚考辨,获得大量新材料,并据此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和综合考论。或可为观察唐宋《春秋》学提供一个新视角,有助于尽量全面认识唐宋《春秋》学发展演变的历史实相。
-
周作人文学翻译研究于小植 著《周作人文学翻译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一种还原式的文化研究。它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周作人的文学翻译进行深度阐释,并从中提纯出一系列的文化符号;它将周作人1920年代时的翻译与其他翻译家1980年代的翻译进行比较,并将周作人的文学翻译与其同一历史阶段的鲁迅、巴金、茅盾等人的文学翻译进行比较,从中透视出周作人的文学翻译具有超越时代的特征。同时,本书不是仅局限于其翻译活动,而是拓展到文化传播、文化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或者说是以周作人的翻译为视角来找寻和触摸文化人周作人的形象。
-
不必等候炬火王迅 著《不必等候炬火》为批评文集,共分三辑。1辑是对新世纪文学现象与创作态势的整体分析,通过对70后、80后小说创作现状的全局性概览和评析,从代际、雅俗、文体等角度揭示了新世纪小说艺术发展动向与流变。这是对文学格局的形成、热点文学现象、小说创作的变局等方面的总体性研究。第2辑是年度文学评述。以一年为周期,切入六年来中国文学的鲜活现场,选择当年文学期刊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研究与评述,在揭示文学创作发展规律和新的审美走势的同时,从年度小说综合辨析中勘察出文学创作问题之所在,尤其指出了当前创作中普遍存在的失衡现象,为了解和观察近年来中国文学发展态势提供了清晰的地图。第3辑是批评观之我见。本辑前四篇致力于一种诗性的批评美学的构建,后面两篇结合批评现场,就批评层次的细化和批评精神的缺失与进向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既有对作者自己的批评立场、批评观念的袒呈,也有对文学批评理想状态的呼唤,当然也不乏对当前批评现状的反思。
-
生态中国 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龙其林 著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发生了重要转型,社会剧变中的中国人寻找精神依赖和文化根基的迫切心理,以及生态文学这一题材本身所具有的的丰富内涵,使得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呈现出一种异常迅猛的发展态势,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学自身的发展。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历经政治、经济与文化诸多因素影响,绵延成新时期文学发展过程中蔚为大观的文学现象。 《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立足于当下本土生态文学创作的实绩,运用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当代的生态文学进行整体性的审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
堂·吉诃德的幽灵张曙光 著《堂·吉诃德的幽灵》既有对现代汉语诗歌本身境遇的反思,如《诗歌作为一种生存状态》、《诗的虚构、本质与策略》等,也有对自我写作的反省,如《我的诗歌选择》,另外,不可避免的就是,对世界诗歌的关注也构成作者写作的一个重要向度,如《但丁的奇异旅行》、《米沃什诗中的时间与拯救》等。